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是如何形成的?(2)
2019-01-07 10:42新华社浏览:次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182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88人、移送司法机关1649人。
——以霹雳手段严厉惩治“蝇贪”“蚁腐”。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23.87万个,处理31.60万人。2018年1月至10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分4批集中通报曝光了64起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教育警示震慑作用。
“打虎”零容忍 70余名中管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党的十九大报告用3个“坚持”指明了反腐败工作的原则和方向。
2017年11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鲁炜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两天之后,辽宁省副省长刘强也应声“落马”。党的十九大闭幕不到一月,三天打两虎的节奏再次释放出反腐败斗争一刻不停的强烈信号。
2018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明确强调,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集团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选人用人、审批监管、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晓林,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波,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努尔·白克力,公安部原副部长孟宏伟……一大批身居重要岗位却腐败变质的领导干部被接连查处。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对70余名中管干部立案审查调查。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坚决从严查处,形成了强大震慑力,不敢腐的氛围进一步强化。
“拍蝇”不手软 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近24万个
“老虎”露头就要打,“苍蝇”乱飞也要拍。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拓展,形成全覆盖的强大声势,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决斩断一切敢向扶贫资金资源伸出的黑手。
中央纪委从2018年开始启动为期3年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了与扶贫、财政、民政、审计以及信访等部门的全天候、即时化沟通衔接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一律优先受理、从快办理、高质量处置。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31万个、处理18.01万人。
——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
湖南省综治办原主任周符波为涉黑犯罪团伙提供帮助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山西黑恶势力头目“小四毛”案,包括该省监狱管理局原局长王伟、省人民检察院原副巡视员贾文声等在内的90余名公职人员被查处……
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1829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88人、移送司法机关1649人。
——以霹雳手段严厉惩治“蝇贪”“蚁腐”。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