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律政剧《金牌律师》出品人段祺华
本网讯 中国首部沪产律政电视剧《金牌律师》于7月9日在东方卫视播出第33-35集,该剧的热播引发了圈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金牌律师》的投资出品人和总编剧段祺华律师本身也是律师界的风云人物——他是文革之后第一批执业律师之一、中国创办私人合伙律师事务所的第一人、美国华盛顿州律师协会的第一位外国法律顾问、上海首届东方大律师……律师事业集荣誉于一身的段祺华忽然跨界投身于影视业,让很多人觉得似乎有点八竿子打不着。而《金牌律师》播出后,很多法庭戏与律师戏也引起了很多圈内的争议,不像中国的法庭是最大的吐槽,大家质疑段祺华,做了那么多年律师,为什么会这样表现中国律师?
带着种种疑问,7月6日段祺华应上海律协律师学院之邀,现身交大医学院进行演讲,此次演讲也是他在《金牌律师》播出后首次与业内外人士进行公开交流,集中回答了大家的疑问。“上海法治声音”记者随后对段祺华先生进行了专访,不仅得知了该剧幕后的很多故事,而且获悉在自贸区将有一个2亿的文化基金已经在筹备中,这将是中国首个专注律政剧投资的基金。
律界“文艺青年”的宣传使命
“我从小就是个文艺青年了,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写诗歌……”当提及为何会萌发去创作《金牌律师》这样一部电视剧时,段祺华从他的大学时期开始侃侃而谈。在学生时期,他便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过诗歌、中短篇小说。
“你应该先做好你的法律,创作是中年以后的事情,等有了生活的积累,再来做文学,你才不会只是在无病呻吟。”原本热爱文学的段祺华因为徐迟老师的一句话毅然割舍了对文学的情感,全力投身于自己的法律生涯。从华政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到回国创业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到成为业内知名的律师,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段祺华做到了律师职业的巅峰。但是当他回顾四周时,他发现律师职业在中国长期处于一种被误读的状态,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律师。
“律师的地位如何?大家对律师的认知是怎么样的?”段祺华发现社会对律师的看法有负律师的职责与使命。他想去改变这种状况、想让社会对律师有正面的理解、想让大家了解律师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不可替代作用。“我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律师不是坏人,更不是为坏人辩护的坏人!”他希望做点能让更多人知道律师的事情。
显然,光靠做律师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跨界做。
段祺华从十年前就开始考虑跨界,但是整个摸索过程是艰辛的。他曾投资并参与写作过几个剧本,但是几十万花出去之后,发现路子不对,又全部推倒重来。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去创作《金牌律师》是在两年前,2012年12月,在纪念中国八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的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发表的讲话让他感觉法治的春天要来了。同年,在上海举办的纪念上海律师公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更是给了他很大的震动,他觉得必须要有一部反映当代律师行业发展状况的电视剧,这种使命感成为《金牌律师》诞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拍律政剧:先准备破产
要做到法律与影视影领域的结合、跨界,要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金牌律师》的剧本至关重要,他前后投资了280万,请了8个编剧写,尽管他提供了详细的案例及故事梗概,但剧本送回来时,其中30%的法庭戏都空在那里,明确说明:不会写,请段律师写。
于是段祺华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艰苦写作——每天花在写作上的时间长达八个小时,从早上五点写到九点,然后去上班处理律所事务,下班后从晚上八点写到十二点,睡觉时间被压缩到短短的五个小时。
为了打造出一部出色的律政剧,段祺华和他的团队付出了细致又困难的行动,将外国收视率高的律政剧都研究了一遍,甚至精细到每一分每一秒、一个细节细节地进行研究。
除了花费了大量精力,投资的成本风险也不容被忽视,该剧的总投资金额高达约5500万。段祺华和投资人们先拿出了4500万,后来因为拍摄需要又要追加1000万。他到银行,银行不给他贷款,他只好把自己的房子也抵押了,太太曾对此很有意见。“如果这部戏不成功,我都差点要离婚了。”虽然现在他轻松地开着玩笑,但是段祺华毫不讳言当时承受的压力非常大。他清楚地知道全国每年生产1.5万-1.7万集电视剧,其中三分之一可以播出,这其中又只有三分之一可以上卫视,因为只有上卫视才赚钱,所以要成功赢利只有10%的几率。而他又是第一投资人,占55%的投资额度,因此他的压力最大。而他也不知道未来如何,只是明白这部剧坚决不能输,如果输了,那就真破产了。因此,他也笑着提醒道:“不少律师朋友也想做律政剧,但想要尝试这种跨界,那你得先做好破产的准备。”
笑对吐槽声:难道那不是你理想的法庭?
《金牌律师》的播出不但引起了普通观众的兴趣,更是吸引了不少界内法律人,段祺华坦言这也是他起初没有预想到的。有关注就有吐槽,网上对于该剧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人夸赞其剧情精彩,也有人批评律师不够专业。
比如:有位律师说,银行流水已经不能通过调查令调取了,民事案件也不能强制证人出庭作证,而且律师在中国的法庭上也不能像美剧中一样随意走动;某法官说,审判长竟然说“反对无效”,就差戴假发开庭了……律师一个个穿的光鲜亮丽~要是来开庭的都那么酷那么帅,姐姐我整天啥都不干了,申请当保安拿着机器在他们身上扫,搬一小板凳傻呵呵看代理人就行。
面对这种吐槽,段祺华笑着回应:“不管是吐槽还是赞赏,引起了轰动就是好现象。”他还解释道,虽然剧中庭审的场景与现实中有着些许差距,但是那是他理想中庭审的样子,艺术高于生活。
段祺华说,中国法庭缺乏对抗,缺乏对证人的出庭盘问,这些有立法空白的问题,也有认识层面的问题。比如法律规定了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这目前的法庭实践中经常做不到。所以不是我写得不准确,而是目前的法院没有照法律的规定做。他认为律师的作用在法庭上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而他的律政剧就是要表现律师在庭审中的作用,因此,他希望通过《金牌律师》来表达理想中的法庭,同时也引导现今的庭审做出一些改变。段祺华认为司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不应该只讲法官中心制,更应该强调原被告双方的抗辩制抗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抗,才能查清事实,减少错假案。才能够戏剧味儿浓,有可看性。他经常碰到质问,为什么脱离现实,把律师在法庭上拍得那么潇洒?他就反问别人:这难道不是你理想中的中国法庭?
反映律师生活多种色彩
承载着段祺华使命与理想的《金牌律师》并没有让他失望。《金牌律师》尽管是一部行业剧,也没有大牌演员,但在东方卫视播出后一周,便将东方卫视的收视率排名从全国第28位拉到了第7位,并且还在继续上升。
段祺华希望通过《金牌律师》向大众介绍律师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剧中两位律师外表俊美,生活优渥,但是都是工作异常劳累,同时段祺华也注意了实际律师生活中的多种状态。比如剧中的三家律所恰好体现了上海律所当今的不同发展状况,有高大上的四城律师事务所,有花园洋房里的曼夫律师事务所,也有弄堂里的辛比利小律所,苏东律师虽是涉外律师,有200万存款,但还欠着车贷也没敢买房子。这也与实际生活中,律师行业中的“二八”现象有所呼应。
虽然《金牌律师》糅合了美剧的节奏、韩剧的风格,在剧情发展速度和演员养眼度方面都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剧中的上海景色拍摄得美轮美奂,但是观众也可以在这些色彩斑斓的画面中看到现实的灰色,诚如老律师贝林在最后一幕的独白中所阐释的,律师在现实中妥协前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依然是一个需要努力前行靠近的梦想。这也是段祺华的心里话。为了不剧透,“上海法治声音”就不过多描述最后一集中的精彩内容了。
让段祺华律师欣慰的是,《金牌律师》目前已被选为十八大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题下献礼国庆65周年“中国梦”的电视剧之一。
第二部《金牌律师之谁是继承人》已在筹备之中
虽然《金牌律师》已经眼看着取得了成功,但是段祺华没有松下来。一方面他继续着律师一线工作,该剧在上海开播当天,他还到香港开庭。
“我不会放弃律师工作,一方面这是我的专业和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继续挖掘律政剧素材,如果不在一线,这种感觉会变得迟钝。”段祺华依然保持着创业最初的激情,他还有一个伟大的律政剧系列蓝图要完成,他要将《金牌律师》打造成一个系列,原先规划的十部剧现在也已经变成了二十部。《金牌律师》第二部《金牌律师之谁是继承人》已经在筹备之中,主打各种继承问题,第二部将涉及到亲情、爱情,反应复杂的人性和人们的各种感情在财富面前的不堪一击。接下来还有金融系列等等。此外,第一部律政题材的电影今年也将进入拍摄计划。
段祺华表示,希望更多律师都可以来提供素材,“讲出你的故事,拿出你的案例”,他们愿意吸收其精华元素。“搜集精彩案例并不难,难的是去写好主人公的故事。”段祺华指出了律政剧中编剧的精髓所在。
度过了第一次拍摄的压力与危机,段祺华深感影视圈也是一个很难做好的领域,不过第一部戏的成功,已经让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人、钱、剧本都很有信心来找他了。他也很感激很多部门的支持,包括司法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司法局和上海市律师协会等都给予了支持和关注。现在,他正参与自贸区内一个2个亿文化基金的筹建,这个基金将专注于律政剧的投资与拍摄。一场中国律政大戏正在徐徐开幕。(记者 王凤梅 实习记者 潘燕妮)
原标题:《金牌律师》段祺华:想做律政剧,先准备好破产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