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较量》作者从农民到著书立说的大律师
本网讯 《法庭较量》作者贾霆从农民成长为律师。他告诉本社记者,每代理完一个案件,都会把它记录下来。经年累月,笔记越来越丰富。贾霆不止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更记录了中国司法改革的进程。本文介绍了贾霆的成长经历。
44岁的贾霆,来自于河南周口市。少年时因为家贫,没有读完高中便辍学了。从16岁起,他先后种过地、打过工、当过代课教师,漂泊的脚步走过了广东、新疆、天津,最终来到了首都北京。
打工的辛酸、漂泊的屈辱不但没有压垮这个倔强的汉子,反而激起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1995年开始,已为人父的他在村里小学代课,不但要耕种责任田,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通过3年的自学考试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法律专科的文凭,进入县城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开始了他心爱的律师事业。
进了这个门,才知道没有律师资格几乎寸步难行。于是,他一边帮乡亲们代理案件,一边继续学习,参加每年一届的律师资格考试。然而,号称“天下第一考”的律师资格考试是十分残酷的,每年的过关率都只有百分之几,即使那些科班出身的小伙都望而生畏。他连续参加了两次考试,都以落榜而告终。
2001年7月,正当他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之时,司法部发出通知,运行了14年的律师资格考试制度被废止了。很可能法律专科的考生将会永远被拒之于法律职业的门外。
俗话说:“苦心人,天不负”。2001年12月31日,司法部再次发布公告,允许法律专科的考生参加最后一次考试,于是,他义无反顾报了名,在随后的3个月中,他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把自己锁在一间房子里,几乎与世隔绝,就连春节期间也不例外。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以257分(240分及格)的成绩一举通过了2002年的司法考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律师。
2005年,刚刚拿到律师执业证书的贾霆又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只身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北京。8年过去了,他不但自学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文凭,还承办了刑、民、经、行等各类案件数百件。其中代理的“档案索赔第一案”“歌手张可可诉天涯网侵犯名誉权案”“知名中医学家李柏松诉北京宝芝堂中医研究院侵犯著作权案”“刘XX故意杀人案”等案件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多年来,贾霆扶危救困、热心公益事业,并帮百余名被害人度过难关。他认真倾听他们的情感诉求,全心全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一些弱势群体,他还通过减免律师费用或免费的方式提供援助。对一些网友的咨询,以及电话、邮件等方式的咨询,他都认真地一一作答,对待业务从不敷衍,深得当事人的拥戴。
谈到出版这部书的初衷,贾霆表示,“作为律师中的一分子,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15个年头,办理了五六百件案子,胜诉率大概在七八成左右,还算差强人意吧?回顾这些办案历程,自然是有喜悦也有遗憾。虽然并非每个案子都是经典案例,但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胜诉、败诉,人生总有一些特别令人难忘的经历,至今回忆起来仍然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于是,我无法保持沉默,心中时常涌起一种冲动,想把它忠实地记录下来奉献给读者。”
其实,律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经受工作压力。贾霆很享受工作和文字带来的快乐,正如他在《法庭较量》中所说:“享受孤独的时刻,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忘却功利的纷争,使灵魂得以净化,原罪得到忏悔。所以,孤独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缘品味的。”“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有机会思索。由此,不妨可以说,孤独是哲学的孪生姐妹,是真理的诞生摇篮。”(徐秋平)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