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警惕诈骗“新老戏路”——节日期间防骗指南(2)

2021-02-04 14:36新华网浏览:
  新华社北京2月4日电 题:警惕诈骗新老戏路”——节日期间防骗指南
  新华社记者鲁畅、李鲲、毛鑫
  新华社记者从京、津、粤等地警方了解到,临近节日,当前涉及“疫情防控”“疫苗注射”等各类“蹭热点”诈骗活动频频出现,“借钱”“冒充公检法”等“传统”型诈骗的行骗手法也出现新变化,警方提醒:一旦接到可疑电话及信息应仔细甄别、特别警惕。
  不法分子热点涉疫诈骗新变化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多种涉疫诈骗频发,已致不少个人、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骗子在冒充疫苗注射预约短信中暗藏钓鱼网址。“【疾控中心】新冠疫苗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截止于某年某月某日暂停预约,请立即点击链接预约接种。”日前,部分城市市民收到冒充当地疾控中心名义发送的此类短信,点击链接后,网页提示需实名认证,并要求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这些链接大都是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四支队民警娄金军提醒,接种新冠疫苗相关信息发布清晰透明,疫苗接种自愿、免费,如收到来源不明的预约信息或要求付费的接种通知,均为诈骗信息,切勿轻信。
  骗子“潜伏”家长群内“忽悠”防疫费、体检费。记者了解到,有不法分子假冒老师,将学生家长拉入新建微信群中,然后发布一份伪造的有关部门“关于中小学预防疫情的‘健康体检’通知”,该“通知”要求家长缴纳健康体检费用1490元,但同时称该费用中有1200元可享受补贴返还。不少家长有“花290元买个保障”的念头,轻信“中招”。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此类骗局中,不法分子分工明确,有人冒充老师发放通知,有人冒充家长假装咨询并上传缴费截图,迷惑性很强。
  骗子冒充卫生防疫部门,以“涉嫌违法”或“遭受侵害”为由“唬”人诈财。据广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炳升介绍,骗子会冒充“疫情防控中心”“卫健委”等部门打电话,以“个人信息被盗用登记打疫苗”或“非法散播新冠疫苗信息”等为由,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骗子先以各种名目给被害人扣上‘涉嫌违法犯罪’的帽子,然后再声称转接至‘公安局’调查,最后以‘清查资金’为由,诱骗被害人转账。”杨炳升说。
  此外,还有骗子利用公众同情心诈骗。公安机关在多地发现有不法分子以“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募捐”为名,编造假材料募捐诈财。
  诈骗老戏码仍有,部分手段实现技术迭代
  骗子冒充领导“借钱”的“老戏码”仍在上演。天津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四支队民警周继策告诉记者,有不法分子冒充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以区长、镇长的名义给企业家发短信、加微信,声称能为企业提供帮助,之后再以“办私事”“资金周转”为由向企业借款,不少企业负责人上当。
  “领导借账户转款”骗局近来也时有发生。不法分子以“单位+领导姓名”方式添加受害人微信,通过后再以“此号是私人号码”等借口以及伪造的转账截图骗取受害人信任,诱骗受害人转款。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