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项整治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2)
2020-10-06 19:27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走进田间地头,深入镇村社区、企业车间,与群众面对面交谈,了解扶贫项目实施和产业帮扶情况,着力发现项目推动缓慢、帮扶落实不细等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今年疫情期间,纪检干部第一时间为企业和农户送上急需的防控和生产物资,千方百计帮贫困户售卖滞销产品,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以保障扶贫产业稳定发展、群众持续受益。
创新方式,持续深化专项治理
“我之前养了1800公斤竹鼠,前阵政府干部上门,解释国家政策,对竹鼠进行了放生、无害化处理,每公斤补贴75元,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桃江县牛田镇小桃村脱贫户李登科指着已清扫干净的养殖场欣喜地说。
近日,桃江县纪委监委督查扶贫领域监督清单销号情况,在县林业局查阅相关台账时了解到,全县有5家产业扶贫合作社、10户贫困户参与野生动物人工驯养繁育。县林业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放生、药用加工、无害化处理后,县财政对蛇类每公斤补贴120元、竹鼠每公斤补贴75元,豪猪一只补贴630元。目前,全县参与野生动物养殖的贫困户无一返贫。截至7月底,该县52项监督清单事项中,已有7项工作销号。
今年以来,湖南省在隆回县、涟源市、龙山县、桂阳县、桃江县试点开展扶贫领域监督“一县一清单”制度。试点地分领域、按行业列出监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整改任务和整改时限,推动分级分类解决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各地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邵阳市在省内率先开展创建“廉洁单位”活动,紧盯贫困村腐败风险点,在670个贫困村全部开展“廉洁村”创建;湘西州、株洲等地运用微信群拓展监督广度,有效推动了村权监督全覆盖、无死角……
湖南省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这一科技反腐利器,全省208项民生资金项目一律上网公示,实现省市县三级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信息互联互通,乡村财务一律上网公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和监督民生项目、到人到户资金、扶贫项目资金,发现问题可及时投诉举报。
截至目前,全省“互联网+监督”平台公开公示各类民生项目资金13.18万亿元、村级财务收支842万笔,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问题线索229万件、追缴资金3843万元,查实投诉举报1639件、处理110人。(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