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电诈之变:从注重打击到打防并举
2021-05-11 14:37新京报浏览:4423次
反电诈之变:从注重打击到打防并举
反诈专线一年预警劝阻46万人次,民警成反诈宣传“网红”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诈骗,但可以帮助百姓远离诈骗。”这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北京市反诈中心)三中队中队长苏兴博的经验之谈。
多年的反电诈工作让苏兴博意识到,单纯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足以真正守护百姓的钱包。他们从“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变得更加主动,“把诈骗拦截在发生之前,最好连发生的机会都没有。”
自2013年北京刑侦总队成立专门负责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十支队,到2015年全国首个省级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成立,再到2019年北京有了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反诈民警与骗子的博弈始终没有停下过。多级拦截、无感反诈、紧急止付、精准宣传,苏兴博和同事们一直在升级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抗的手段。
“不能再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了,工作要前置”
电信诈骗案,破了不代表能把钱追回。实际上,让老百姓损失的金钱重回口袋,是件比抓捕更难的事。
“这些犯罪分子,但凡通过干诈骗挣快钱,多数都沾染了‘黄赌毒’,挣来的钱很快就全部挥霍掉,很难从他们身上追回受害者的损失。”苏兴博称。
专攻电信诈骗案件之初,出差抓捕是常态,苏兴博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外地,犯罪嫌疑人抓回来了,他欣喜地通知报案人,“这案子破了。”对方反问,“那我钱呢?”苏兴博无言以对。
这样的挫败让苏兴博经常觉得没有信心,有些受骗者的遭遇,即使已经过去五六年,苏兴博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揪心。
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公职人员,接到声称是民警的诈骗分子的电话后,没有过半点怀疑,以为是真的警察在帮自己解决问题,毕生积蓄70万元被骗走。老人每次提及此事都得服用心脏急救药缓解不适,但即便这样,他还多次参加防诈骗宣讲,希望自己的切身经历能给更多人警醒。
还有一位老人,对骗子深信不疑,却对劝阻的苏兴博恶语相向,无奈之下民警一边冻结了老人的银行卡,一边继续做工作。“但老人还是没被说服,听了骗子‘大闹公安局’的建议,拄着拐杖戳着地和我大喊,让我们给她解封银行卡。”
没能如愿的老人自己回了家,第二天,她在子女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刑侦总队,一进门就“扑通”一下跪在了苏兴博面前,直言“感谢”。据老人自己讲,房款就在民警给冻结了的银行卡里,如果不是苏兴博他们“顽固”的工作,这些钱恐怕早没了。
一件件这样的事,让他明白,对电信诈骗不能仅在事后侦破打击,还应该进行前期防范。
“尤其是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成立以后,我开始有目的地进行总结,我们不能再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了,我们的工作要前置。”构思反诈中心APP、到学校和社区讲课、自己总结案例出书,苏兴博认为建立一个系统的反诈骗体系非常重要。
“这种转变不只是我的,也是全市局乃至全国的转变。”苏兴博解释道。2015年11月,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次年1月,“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也被授予成立,反诈中心承担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银行卡账号、通讯号码的查询、布控、止付、冻结等工作。
反诈专线一年预警劝阻46万人次
2016年,北京市反诈中心建立了话务系统,以特定的号码开头,主要工作就是给接过诈骗电话的事主打电话,对诈骗进行拦截。
“这年头,骗子都说自己是警察。”“你和他们是一伙的吧。”不信任的言语和突然挂断的通话,是民警们常遇到的事,甚至不少民警在刚开始干拦截的时候都被骂哭过。苏兴博说:“委屈、难受,一会儿也就舒缓过来了,接着打下一个号码。最难受的是听到有人说,已经被骗了,我们就会反思,是出手拦截得晚了吗?是工作效率不够高吗?”#p#分页标题#e#
反诈中心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可以准确定位到接过诈骗电话的事主越来越多,但反诈电话号码依然缺少辨识度,很多情况下甚至会被恶意标记。因此,2019年10月8日,北京率先开通了96110反诈专线,专门用于电话劝阻。
反诈中心将96110专线分派给北京市公安局辖区内16个分局,针对诈骗电话所在的分区进行快速精准拦截。“我们通过平台发现哪个区域的群众正在遭受电信诈骗,就把这些数据推送给哪个分局,该分局就会对相关群众进行电话预警提示,必要时会上门劝阻。”
据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消息,96110自2019年11月在全市启用以来,首次接通率、劝阻成功率均明显提升,平均劝阻时间缩短了近3成。2020年全年,共预警劝阻群众46万人次,避免财产损失20余亿元。
96110反诈专线还有接受咨询反馈的功能。事主拿不准自己接听的是否是诈骗电话,不清楚自己的操作是不是已经将信息泄露,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去年,北京市公安局还研发出一款名为全民反诈的APP。用户下载APP后可以一键开启诈骗预警、防诈检测、风险核验等功能,还可以进行线上举报。目前该模式已经被推广至全国各地。
无感反诈:在诈骗信息到达手机前“截杀”
“他们在暗处盯着你的钱包,我们在幕后守护你的积蓄。”除了打拦截电话或者登门拦截这样直接与事主接触的工作外,反诈民警多数的工作都是在暗处,看不见对手,却时时刻刻在与他们博弈。
苏兴博说,这两年诈骗案件虽然一直在发生,但百姓接到诈骗信息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接起陌生电话,对面却无人说话,这是有人将诈骗电话半路“截和”;点击未知链接不会轻易中毒了,因为警方的无感反诈措施在半路“截杀”了这些危险的链接。
“随着技术手段介入,我们做了很多无感反诈措施,让用户接收不到诈骗信息。”苏兴博解释说,警方的无感反诈措施可以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联合各大运营商拦截犯罪分子的诈骗电话和信息,即使有“漏网之鱼”,在到达用户手机时可能也早已失效。
一旦上述拦截都没有成功,且事主向警方反馈的信息是“已经打款”,接下来的追逐就更加激烈。“犯罪分子横向、纵向打散资金的速度甚至是以秒计算的,”苏兴博告诉新京报记者,“真的是在和骗子比速度,资金进入对方账户后,只有迅速行动才可能挽回损失。”
“目前我们已和多家商业银行实现快速对接。”苏兴博提醒,如果受害者已经被骗取资金,应该快速报警,民警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对银行资金流的快速查询,及时冻结止付。
加强精准宣传,从源头上远离骗局
“××大学师生本月共计被骗××万元”,北京某重点大学门口,派出所民警一脸严肃地举着一张白底红字的宣传板。
这是民警在高校做反诈宣传的一幕。苏兴博提到,“大学生被电信诈骗,尤其是遭遇网络刷单诈骗的人数已经远超其他群体。骗子的话术和手段都在不断进步,以前大学生被骗最多也就是生活费,案值几千元,但现在,各类号称能迅速放贷的小额贷款机构为骗子们提供了骗取大额资金的机会,骗子盯上的已经不只是你卡里的那些钱,甚至包括了你未来的钱。”
为宣传反诈,苏兴博使出了浑身解数,抖音、快手、知乎、微信各个媒介平台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从一个办案民警变成一个反诈宣传的“网红”。但问题在于“有意识看反诈宣传的人本就不易被骗,真正有可能被骗的都不会看宣传内容,怎么把宣传做得更精准,我们还在不停想办法。”
苏兴博车的后备箱里摆放着一摞摞自己编写的反电诈宣传材料,一有机会他就把这些材料散出去。#p#分页标题#e#
直播的时候,有网友说,“在这说这么多干吗?还不赶紧去把骗子给抓回来,把钱给追回来啊。”
“‘追’肯定是民警要做的事儿,但光靠我们追就够了吗?”苏兴博说,防范诈骗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先发制人”,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宣传教育搞得“入心入脑”,大家都有识别能力,离骗局自然就远了。(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黄琪峰)(责任编辑:刘晓方)
反诈专线一年预警劝阻46万人次,民警成反诈宣传“网红”
“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诈骗,但可以帮助百姓远离诈骗。”这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北京市反诈中心)三中队中队长苏兴博的经验之谈。
多年的反电诈工作让苏兴博意识到,单纯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不足以真正守护百姓的钱包。他们从“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变得更加主动,“把诈骗拦截在发生之前,最好连发生的机会都没有。”
自2013年北京刑侦总队成立专门负责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十支队,到2015年全国首个省级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成立,再到2019年北京有了96110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反诈民警与骗子的博弈始终没有停下过。多级拦截、无感反诈、紧急止付、精准宣传,苏兴博和同事们一直在升级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抗的手段。
“不能再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了,工作要前置”
电信诈骗案,破了不代表能把钱追回。实际上,让老百姓损失的金钱重回口袋,是件比抓捕更难的事。
“这些犯罪分子,但凡通过干诈骗挣快钱,多数都沾染了‘黄赌毒’,挣来的钱很快就全部挥霍掉,很难从他们身上追回受害者的损失。”苏兴博称。
专攻电信诈骗案件之初,出差抓捕是常态,苏兴博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在外地,犯罪嫌疑人抓回来了,他欣喜地通知报案人,“这案子破了。”对方反问,“那我钱呢?”苏兴博无言以对。
这样的挫败让苏兴博经常觉得没有信心,有些受骗者的遭遇,即使已经过去五六年,苏兴博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揪心。
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公职人员,接到声称是民警的诈骗分子的电话后,没有过半点怀疑,以为是真的警察在帮自己解决问题,毕生积蓄70万元被骗走。老人每次提及此事都得服用心脏急救药缓解不适,但即便这样,他还多次参加防诈骗宣讲,希望自己的切身经历能给更多人警醒。
还有一位老人,对骗子深信不疑,却对劝阻的苏兴博恶语相向,无奈之下民警一边冻结了老人的银行卡,一边继续做工作。“但老人还是没被说服,听了骗子‘大闹公安局’的建议,拄着拐杖戳着地和我大喊,让我们给她解封银行卡。”
没能如愿的老人自己回了家,第二天,她在子女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刑侦总队,一进门就“扑通”一下跪在了苏兴博面前,直言“感谢”。据老人自己讲,房款就在民警给冻结了的银行卡里,如果不是苏兴博他们“顽固”的工作,这些钱恐怕早没了。
一件件这样的事,让他明白,对电信诈骗不能仅在事后侦破打击,还应该进行前期防范。
“尤其是2015年北京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成立以后,我开始有目的地进行总结,我们不能再追着骗子屁股后面跑了,我们的工作要前置。”构思反诈中心APP、到学校和社区讲课、自己总结案例出书,苏兴博认为建立一个系统的反诈骗体系非常重要。
“这种转变不只是我的,也是全市局乃至全国的转变。”苏兴博解释道。2015年11月,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次年1月,“公安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查控中心”也被授予成立,反诈中心承担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涉案银行卡账号、通讯号码的查询、布控、止付、冻结等工作。
反诈专线一年预警劝阻46万人次
2016年,北京市反诈中心建立了话务系统,以特定的号码开头,主要工作就是给接过诈骗电话的事主打电话,对诈骗进行拦截。
“这年头,骗子都说自己是警察。”“你和他们是一伙的吧。”不信任的言语和突然挂断的通话,是民警们常遇到的事,甚至不少民警在刚开始干拦截的时候都被骂哭过。苏兴博说:“委屈、难受,一会儿也就舒缓过来了,接着打下一个号码。最难受的是听到有人说,已经被骗了,我们就会反思,是出手拦截得晚了吗?是工作效率不够高吗?”#p#分页标题#e#
反诈中心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可以准确定位到接过诈骗电话的事主越来越多,但反诈电话号码依然缺少辨识度,很多情况下甚至会被恶意标记。因此,2019年10月8日,北京率先开通了96110反诈专线,专门用于电话劝阻。
反诈中心将96110专线分派给北京市公安局辖区内16个分局,针对诈骗电话所在的分区进行快速精准拦截。“我们通过平台发现哪个区域的群众正在遭受电信诈骗,就把这些数据推送给哪个分局,该分局就会对相关群众进行电话预警提示,必要时会上门劝阻。”
据北京市公安局发布的消息,96110自2019年11月在全市启用以来,首次接通率、劝阻成功率均明显提升,平均劝阻时间缩短了近3成。2020年全年,共预警劝阻群众46万人次,避免财产损失20余亿元。
96110反诈专线还有接受咨询反馈的功能。事主拿不准自己接听的是否是诈骗电话,不清楚自己的操作是不是已经将信息泄露,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
去年,北京市公安局还研发出一款名为全民反诈的APP。用户下载APP后可以一键开启诈骗预警、防诈检测、风险核验等功能,还可以进行线上举报。目前该模式已经被推广至全国各地。
无感反诈:在诈骗信息到达手机前“截杀”
“他们在暗处盯着你的钱包,我们在幕后守护你的积蓄。”除了打拦截电话或者登门拦截这样直接与事主接触的工作外,反诈民警多数的工作都是在暗处,看不见对手,却时时刻刻在与他们博弈。
苏兴博说,这两年诈骗案件虽然一直在发生,但百姓接到诈骗信息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接起陌生电话,对面却无人说话,这是有人将诈骗电话半路“截和”;点击未知链接不会轻易中毒了,因为警方的无感反诈措施在半路“截杀”了这些危险的链接。
“随着技术手段介入,我们做了很多无感反诈措施,让用户接收不到诈骗信息。”苏兴博解释说,警方的无感反诈措施可以在技术手段的加持下,联合各大运营商拦截犯罪分子的诈骗电话和信息,即使有“漏网之鱼”,在到达用户手机时可能也早已失效。
一旦上述拦截都没有成功,且事主向警方反馈的信息是“已经打款”,接下来的追逐就更加激烈。“犯罪分子横向、纵向打散资金的速度甚至是以秒计算的,”苏兴博告诉新京报记者,“真的是在和骗子比速度,资金进入对方账户后,只有迅速行动才可能挽回损失。”
“目前我们已和多家商业银行实现快速对接。”苏兴博提醒,如果受害者已经被骗取资金,应该快速报警,民警可以在办公室里完成对银行资金流的快速查询,及时冻结止付。
加强精准宣传,从源头上远离骗局
“××大学师生本月共计被骗××万元”,北京某重点大学门口,派出所民警一脸严肃地举着一张白底红字的宣传板。
这是民警在高校做反诈宣传的一幕。苏兴博提到,“大学生被电信诈骗,尤其是遭遇网络刷单诈骗的人数已经远超其他群体。骗子的话术和手段都在不断进步,以前大学生被骗最多也就是生活费,案值几千元,但现在,各类号称能迅速放贷的小额贷款机构为骗子们提供了骗取大额资金的机会,骗子盯上的已经不只是你卡里的那些钱,甚至包括了你未来的钱。”
为宣传反诈,苏兴博使出了浑身解数,抖音、快手、知乎、微信各个媒介平台上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从一个办案民警变成一个反诈宣传的“网红”。但问题在于“有意识看反诈宣传的人本就不易被骗,真正有可能被骗的都不会看宣传内容,怎么把宣传做得更精准,我们还在不停想办法。”
苏兴博车的后备箱里摆放着一摞摞自己编写的反电诈宣传材料,一有机会他就把这些材料散出去。#p#分页标题#e#
直播的时候,有网友说,“在这说这么多干吗?还不赶紧去把骗子给抓回来,把钱给追回来啊。”
“‘追’肯定是民警要做的事儿,但光靠我们追就够了吗?”苏兴博说,防范诈骗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先发制人”,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宣传教育搞得“入心入脑”,大家都有识别能力,离骗局自然就远了。(记者 张静姝 实习生 黄琪峰)(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