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PC版

[经济日报]“车厘子安心”有待监管护航

2021-02-03 14:34经济日报浏览:3886次
  食品安全无小事,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监管很有必要。回应市场期盼、顺势深化改革,让消费者对车厘子安心,监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早日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
  现在可能是消费者离“车厘子自由”最近的时候——近期市场上车厘子价格大幅下降,比往年便宜了一半还多。价格跳水背后,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国外车厘子产量大增,另一方面是因为此前有车厘子外包装被检测出核酸阳性,很多人出于安全考虑放弃了购买。
  对于车厘子是否安全,专家们早就给出了答案。比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指出,食品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具有传染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称,只要注意手部卫生,吃水果前用流水清洗,应该不会有感染风险。
  进口车厘子运抵中国后,均要接受海关严格的检验检疫,其中就包括核酸检测及消毒,并落实电子追溯码相关政策。很多销售企业还设立了更高防疫标准,对包括车厘子在内的所有进口商品进行二次消杀。
  车厘子安全其实并不成问题,消费者不敢安心购买才是真问题。不管是专家、行业协会还是企业的解释,现实中都没能“服众”。就算商家贴出车厘子的检验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及仓库现场防疫实拍,消费者依然半信半疑。
  眼下正值春节前夕,线上线下的年货节办得风风火火。然而,国际疫情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往年热销的车厘子、三文鱼、帝王蟹等进口冷链商品心存疑虑,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安心问题已成为促进消费路上的拦路虎。此时,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不妨用一次全国范围的专项抽查,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的回答。
  从部门职责来说,我国由市场监管总局负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风险监测、核查处置和风险预警、风险交流工作。从可行性上来说,每周市场监管总局都会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并通过官网公布结果,这是关于食品安全最权威的发声渠道,是消费者最信赖的信息来源。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完成食品抽检监测690万批次,开展某种食品的专项抽查没有技术障碍。据商家反映,近期卫生防疫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一直高度关注进口食品,经常到企业进行检验检疫、日常抽查,只是这些信息没有汇总公布而已。
  在过去的实践中,对食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往往是出现大问题后才开展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对日常抽查,通报重在点名批评,媒体报道集中在又检出了什么不合格食品。震慑效果虽佳,但消费者依然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及时、完整信息。
  食品安全无小事,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监管很有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到今天,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也应加强——当消费者高度关注又缺乏信息时,食品安全抽查作为监管手段,不仅能发现问题,也可以答疑解惑。就拿车厘子来说,质量究竟如何、安全有没有保障,监管部门的抽查结果最有说服力。
  当然,非常时期开展敏感商品的专项抽查会有压力,也很考验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协同监管的能力,但创造安心消费的环境、为市场主体及时纾困,监管部门应该敢于担当,积极有为。
  今年正式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提出,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同样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进市场提质增效。其中,还专门提到建立健全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回应市场期盼、顺势深化改革,让消费者对车厘子安心,监管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早日实现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责任编辑:刘晓方)
#p#分页标题#e#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 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