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念禹 爱当调解员的生意人
图① 夏念禹在念禹个人调解室约见珠江国际纺织城部分租户并开展调解。
图② 长江国际轻纺城给夏念禹(右)送上锦旗。
图③ 2017年4月,夏念禹在调解室接待纠纷当事人。
夏念禹,浙江泰顺人,广州市海珠区中大布匹市场商人。2012年,他无意间介入一宗纠纷并成功调解后,于2013年起被聘为海珠区凤阳街调委会人民调解员,2017年4月成立了广州市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念禹人民调解室”。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夏念禹已参与调解涉及中大布匹市场的群体性纠纷37宗,涉及金额千万元以上的纠纷22宗,参与调解的经济纠纷涉及金额数亿元
□ 邓新建 邓君 李思韵 文/图
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凤阳地区,经营布料生意的商人夏念禹,拥有多个身份:海珠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凤阳幸福平安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广州街坊·海珠平安使者、道教纯阳观居士等,但他最乐于向别人介绍的是“人民调解员”。
2017年4月,在广州市海珠区相关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成立了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室——念禹人民调解室。
夏念禹笑言,如今的他“不务正业”,已经在经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把调解当成了主业。这恰恰符合众多受益于调解、解决了纠纷的布匹市场业内人士眼中的夏念禹:调解专家。
无意间介入调解小试牛刀
1997年,夏念禹在广州凤阳地区几排铁皮棚内租赁了一个小档口,开始了布料批发生意。作为中大布匹市场的第一批租赁户,他见证着市场的繁荣与扩张,生意也随之风生水起,更是积累了一批行业“老友”。
2012年,他在一位经营布匹生意的朋友生日宴上,碰到一起女员工酒后猝死事件。“当时,这位员工喝多后躺在沙发上窒息了,发现后紧急送医院不治身亡。”夏念禹回忆,事发后,员工家属前来处理后事,并带来十多名亲戚撑腰,挤满了派出所。家属要求老板赔偿100万元,而老板则痛斥对方“狮子大开口”。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剑拔弩张。
目睹事发经过的夏念禹陪着这位朋友前往派出所参与调解后,无意间却“卷入”了纠纷:朋友请他代送赔偿金给死者家属。
因为送钱过去,夏念禹以公司财务的身份,与死者的舅舅和父亲攀谈起来。“住宿吃饭保留发票,凭借这些好索赔。另外,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律师咨询一下,看看事情怎么处理合适。”在死者家属写下收条后,夏念禹的一番交代,赢得了家属们的信任。#p#分页标题#e#
几次调解后,死者的舅舅把夏念禹当成了自己人:“请您帮我们尽量争取多一些的补偿好吗?”
夏念禹清楚,死者本身患有心脏病,但当晚喝多了后,自己的朋友照顾不周救治不及时,双方均有责任。按照人道主义赔偿,一般家属方大概能获得十几万元补偿。
“我清楚老板的能力,觉得30万元应该是可以承担的。您看能不能把期待值降至30万元以内?”夏念禹跟死者家属商量。
死者家属同意后,夏念禹回去又做朋友的工作:“听说这孩子工作的时候很勤快,就是从人道主义出发,咱也得给人点儿赔偿。再说,你的生日成了人家的死忌,是不是得好好把人送走呢?”
朋友本来觉得走法律程序可能才赔十几万,想拖下去,但是夏念禹的一番话讲得在情在理,他当即准备了30万元现金。后来在司法所的主持下,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小试牛刀迅速圆满化解该案后不久,夏念禹与中大布匹市场其他行业调解员、辖内热心律师等12人,被凤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为“首席调解员”。
参与社区共治调解如鱼得水
2013年,中大布匹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在此工作、生活。为加强街道、社区居委会与异地务工人员的沟通,积极引导异地务工人员参与到社区服务建设中的“广州市海珠区凤阳幸福平安联谊会”正式挂牌成立。夏念禹积极响应,成为1200余名会员中的一员。2016年,旨在倡导新老海珠人参与社区群防共治的海珠区平安促进联合会成立,夏念禹加入“广州街坊·海珠平安使者”队伍。
两个平台的成立,让夏念禹在调解工作的基础上,又承担起联络员、监督员、信息员、宣传员等职能。身份的叠加,让夏念禹更加如鱼得水,哪个地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哪个工厂发生欠薪,都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处理矛盾纠纷更加得心应手。
去年9月底,凤阳街道发生一起数十名居民与超市员工深夜对峙事件,夏念禹接到通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原来,楼上居民不满楼下超市长期占用公共用地作为临时仓库使用,提出拆除或者付费使用。但是超市方迟迟不予回应,业委会决定通过晚上锁大门不让超市装卸货,与之对抗。
当时已是深夜11点半,业委会召集了几十名业主,而超市也聚集了几十名工作人员,在狭窄的通道里对峙着。一方坚决要锁上大门,一方不让锁。
街道工作人员只好安抚双方,“我们请调解专家约好时间专门帮大家解决问题,好不好?”
夏念禹了解到,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超市在原业主改制前承租并使用至今,早年被默许在公共用地上搭建临时仓库。如今,企业不复存在,改为私人所有,而楼上也成为私有财产的房改房。因此,物权意识觉醒的居民对此开始有了异议。
夏念禹发现,该社区老化,逐渐出现排污、墙皮脱落等问题,改造维修都需要经费。而超市缺了这个仓库,店面就没法运转。“何不找一个方法,让双方各取所需,解决彼此的需求与困境?”夏念禹决定探索按月补偿的形式解决双方问题,让超市有仓库不影响经营,业委会有钱维护小区环境。
于是,他每天分别给业委会和超市代表打电话沟通。“我跟业委会谈‘拖一个月少一个月租金’,跟超市谈‘尽快恢复有序经营,省得每天大半夜为了货物入库争吵’。”后来,在街道的支持下,夏念禹主持了调解,双方达成共识,圆满解决了矛盾。#p#分页标题#e#
由于夏念禹是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所以但凡布匹市场周边发生大大小小的纠纷,相关部门都会想到邀请夏念禹去出面调解。就在记者采访的间隙,他又接到派出所转来的调解个案。
成立调解室改行“和事佬”
一桩桩纠纷的圆满解决,让夏念禹愈发投入和热爱调解工作。2017年初,经手纠纷调解不计其数的夏念禹有了新的思考:“每次去到现场主持调解工作,都坐在会议桌前,俨然谈判的架势,这让矛盾双方距离感拉大了。”
夏念禹说,农村老娘舅都是搬张小板凳坐着,随意随性间就把纠纷解决了。“要是能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空间进行调解,让矛盾双方舒适地坐下聊聊,把紧绷的弦松懈下来,冷静后回归理智也就懂得礼让,调解效果将事半功倍。”曾经得到夏念禹帮助、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的银岭轻纺广场业主,主动提供了50平方米的写字楼,反哺调解工作。
“做生意有矛盾是很正常的。”业主代表钟先生直言不讳。据他介绍,中大布匹市场是自发形成的市场,经营者大多根据约定俗成办事,没有严格的契约精神。前几年实体经济相对低迷时,适逢公司升级改造,别处安置的400多户商户集体抗租。经过夏念禹半年的调解,公司总算与租户之间达成了协议。
“这事儿多亏了夏哥周旋,维护了市场的稳定。”钟先生说,有感于调解的社会效果,该公司高层以回报社会提供调解场所的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广州市海珠区党委、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4月念禹人民调解室成立。有了专门办公场地后,夏念禹更加“不务正业”了,把公司店铺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一心一意当起了“和事佬”。
喝口茶讲讲“家乡话”力促调解
如今,夏念禹总是习惯把矛盾双方分别约到念禹调解室,沏上一壶茶,讲着调解对象的方言,坐下来慢慢聊。
夏念禹来自浙江,却远不止讲得一口流利的浙江方言。“我比较有语言天赋,做生意的时候,为了拉近与客户的关系,有意识地学习南腔北调,客家话、粤语、上海话,四川话、山东话信手拈来,也很好地运用到了调解中。”
“一句方言就能拉近距离,放下戒备。”夏念禹说,讲方言的时候是人最放松、最随性的时候,随着一壶壶茶的冲泡,他也慢慢洞察到双方的真实想法,更清楚了他们的态度、顾虑和底线。
去年9月,涉及金额4386万元、拖了5年之久的中大布匹市场某轻纺城29家商户和业主方的租赁合同纠纷,在夏念禹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商家根据业主描绘的通地铁、人流大等“美好蓝图”,签订了长期租赁合同。但是商户的经营状况不佳,很多商户在经营了两三年后纷纷单方毁约,另觅他处开设档口。但是没想到,商户们在一年多后却纷纷收到律师函,要求补齐合同签订以来欠缴的租金。
据夏念禹介绍,商户大多按照约定俗成自认为,当初押金都不要了,就等同于与业主不再有关系。但他们却不懂得,从法律关系上来说,还需要履行“解除合约”的手续。为此,商户连续两周每天自发组织数十名商户到业主方的办公区域静坐、示威等。业主不胜其扰,通过中大布匹市场管委会找到了夏念禹。
夏念禹觉得,纠纷的症结在于,市场的定位不够准确导致商户失去信心,以及传统约定俗成的交易观念与契约精神之间的冲突。
“一方有理,一方合法。”夏念禹首先找到租户代表,梳理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直接指出没有“解除合约”的法律后果。他请租户先达成一致的诉求,并将意见表达给业主方。#p#分页标题#e#
然后,夏念禹又找到业主方苦口婆心:“这事儿处理得太不近人情。和气生财,租金才能源源不断,做生意做生不如做熟,把租户惹急了你名声也毁了,谁还敢上你这儿来租房?”
夏念禹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开展调解。经过十几次的反复磋商,双方最终按合约应付租金的六成达成和解。“茶叶都泡掉好几斤了。”夏念禹回忆。
夏念禹说,今后将继续利用自己的乡亲地缘优势和生意人脉资源等,继续调解“主业”,参与到中大布匹市场的共建共治工作中:“调解成功不仅收获内心满足,市场稳定繁荣,我还是受益者嘛!”(责任编辑:刘晓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