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
PC版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加大积案攻坚,让更多宝贝回家

2017-07-20 18:25中国警察网浏览:3812次

  中国警察网讯 3月20日,电影《失孤》全国上映。观看完这部影片的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21日晚欣然接受了人民公安报记者的采访。 

 

  其实,对于这部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陈士渠不仅早就十分了解,并与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人物原型郭刚堂有过多次接触。他清晰而准确地记得郭刚堂被拐孩子的身体特征和被拐走的准确日期,并近日连发多条微博,呼吁网友提供线索,帮助郭刚堂找回失散多年的孩子。 

 

  (一)电影对提高群众反拐防拐意识非常重要 

 

  记者:影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幕? 

 

  陈士渠:井柏然饰演的被拐青年最后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全村人在桥头迎接他回家,那一幕让我印象深刻。我想无论是作为一个打拐工作者还是普通观众,亲人团聚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另外,刘德华饰演的父亲“雷泽宽”十几年坚持不懈、跋山涉水寻找自己孩子,这种父子深情也让人动容。这种失子之痛对每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不光被拐孩子的父母非常痛苦,另外孩子知道自己被拐的身世却找不到亲生父母也是非常痛苦。 

 

  拐卖儿童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谐,天下无拐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愿望。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影视作品涌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反拐防拐意识,发动群众提供拐卖犯罪线索,警民联手帮助被拐儿童回家,这样我们离“天下无拐”就更进一步。 

 

  (二)对拐卖犯罪单纯靠打击难以奏效 

 

  记者:您认为电影可以照进现实吗?这部电影对现实打拐有哪些积极推动? 

 

  陈士渠:拐卖犯罪有着特别复杂的社会成因,单纯靠打击难以奏效,在一些地方“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等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此,一定要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反拐意识,共同打击拐卖犯罪。怎么发动群众?这就需要媒体、网络、影视作品等来宣传。影视作品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影响力非同寻常。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里专门提到,要制作反拐题材的影视作品,提高群众的反拐意识。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打拐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问世。 

 

  (三)“积案攻坚”是2015年打拐重点工作 

 

  记者:现实中,像电影中这种十几年找寻不到自己孩子的案例多吗? 

 

  陈士渠:目前,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加大,拐卖儿童整体发案数量逐年下降,但是仍有一些积案难以破获,像“雷泽宽”这样的例子还是存在的。 

 

  这类案件中许多孩子十几二十年前被拐,当时侦查技术有限,留下的有价值的线索非常有限,时过境迁,再侦破起来困难重重。 #p#分页标题#e#

 

  针对这种情况, “积案攻坚”已被作为2015年打拐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这些陈年积案重新梳理一遍,循线深挖,加大力度侦办。另外,我们也将更广泛地发动群众举报线索,摸排来历不明孩子,以及丢失孩子的父母进行血样采集,输入到全国打拐DNA数据库里进行比对。 

 

  打击拐卖,人人有责。希望这部电影放映之后,更多的人了解打拐,参与打拐,积极举报线索,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打击解救工作。 

 

  (四)希望“雷泽宽”早日找到儿子 

 

  记者:您和影片中的人物原型怎么认识的? 

 

  陈士渠:郭刚堂的案件情况,我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知道了,并专门听过案情汇报,对案件线索进行过梳理。这么多年了,对这起案件,我们主动摸排线索调查,一度发现多个疑似的孩子,但是最终没有比对上。 

 

  郭刚堂被拐的这个孩子应该在某个地方生活,我特别希望他能看到这部电影,或者他身边亲戚朋友看到这个电影。这个孩子有个显著特征:左脚上有个烫伤的疤痕,并且被拐卖的日期确定。 

 

  在这里我想对“雷泽宽”这样的父母说一句话:公安机关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加大积案攻艰的力度,让更多丢失的孩子早日和亲生父母团聚。 

 

  另外,我也建议,被拐儿童父母自己寻找,力量毕竟有限,找到孩子非常困难,应当联系警方报警,采集血样输入到全国打拐DNA数据库里,记得自己幼时被拐的人员也要采血,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从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建立至今,已经比对出3600多名被拐多年的孩子,采血入库比对是寻亲捷径。(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 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