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大学生的阅读缺乏症,病因何在?
阅读缺乏症,病因何在?——一项关于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
本网讯 不安定的、追求速成的氛围导致了部分学生虽然对阅读抱有兴趣,但由于读书的功效不能立竿见影,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考高分、拿文凭以及未来社会地位的提升上,而由此导致的人文素质低下、价值观念淡漠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
今年5月,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以国内部分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当下的阅读量(包括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阅读内容、阅读心理以及影响阅读的原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调查涉及理工、文史各专业,涉及大一学生41人,大二学生110人,大三学生97人,大四学生50人。在样本性别构成中,男生131人,女生167人。生源城乡比为165∶139,其中家庭属于低收入户居多,占被调查人数的37.9%,高收入户占10.4%,中等收入户和较高收入户合占51.67%。最终经过调查执行、问卷复核和数据录入处理,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平均一个月(4周)的纸质阅读量大约为1.47本,电子阅读量大约为1.92本,二者相加一个月也仅仅读书3.39本。根据有关调查,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我们的调查中大学生每月阅读3.39本,这样一年读书约40.68本,虽然高于国家人均水平,但是比起“读书大国”,我们的阅读仍是有欠缺的,这让我们拥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不得不直面危机与尴尬。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调查数据还显示,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普遍缺乏良好的阅读计划。会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和书目系统地阅读的学生只占21.81%,有73.15%的学生读书只是随便翻翻。大学生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读书无计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调查结果看,认为自己阅读量“很少”、“少”的人共占调查者的66.78%,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但又因为种种原因,难以改变。
从阅读题材的选择与阅读内容上看,大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主要集中在文学历史类(44.2%)、考试专业类(39.2%)和娱乐类(16.6%)。同类调查中,最喜欢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59.39%和42.62%。这表明博览群书已然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流观念,读“精”不如读“博”,且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是集中在文学经典名著等作品中,文学的吸引力依旧强大。相对于许多专家、学者由于信息时代到来对于传统阅读冲击造成的阅读萧条和退化的担忧,此次调查显示出的大学生阅读品味之高、阅读兴趣之浓令人欣慰。但是随着数字阅读融入我们的生活且所占比重增高,我们看到大学生对于网络阅读倾向于消遣化、娱乐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阅读新闻、娱乐等信息的比例明显高于浏览学习资料的比例(35.57%),新颖性和参与性是网络阅读的特点,这种方便快捷的阅读对于需要凝神静思的传统阅读构成威胁。
在被问到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时,有40.60%的学生表示阅读是为了满足兴趣爱好,25.17%的学生是为了提升个人素质,18.80%的学生阅读是受课业学习的要求,而跟随流行趋势、将阅读视为娱乐消遣的同学则分别为2.68%和11.41%。在同类调查中,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可以充实生活的同学占71.81%,而认为阅读十分痛苦、能不读就不读的同学仅为1.34%。以上数据都表明,在课外阅读中大多数学生的功利意识并不强,将阅读视为提高考分、获得学分的工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有着朴素的阅读动机,即满足兴趣爱好、调节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获取专业以外的知识以不断充实自己。并且,多数学生都能够将阅读视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这就是说,阅读精神尚存,在阅读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获得情感上的充实,知识的力量,生活的丰富。
在大学生阅读时主要采取哪种方式进行阅读的调查中,快速通读是大学生的首选方式,占45%;而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或批注的只占33%;不做读书笔记或批注,甚至中途就放弃阅读的占22%。这样形成的阅读效果是能够全部记住阅读内容的同学只有8.05%,绝大多数同学只能记住一小部分或者记住大概。当各种信息铺天盖地涌来时,当微博、微信玩转大家的生活时,很多大学生也就迷失在其中。大家急于知道,而不去了解。喧嚣浮躁的社会让大学生也变得飘飘然而少了知识的厚重。那种细心摘录、长久品味、相互交流的传统阅读被大家所弃。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把阅读当作了速溶品,来不及细细咀嚼就囫囵吞咽。
分析:学校与家庭环境影响阅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在我国,大学主要通过专业的设置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考试来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多本科院校要求学生必须拿到英语四级证书方可拿到学位证。因此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各类考证与过级中疲于奔命,占用了大量时间,这种求学的盲目性导致许多大学生不会主动地探寻心灵的需求,追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对阅读这种能够提升自身修养、使人终身受益的事也就无暇顾及。而且校园内整体阅读气氛较为淡薄。有57.72%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校园的读书氛围一般,学生们都只是偶尔翻一翻书;17.7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整体阅读风气冷淡,大家都不喜欢读书;只有24.4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阅读氛围浓厚,阅读现状良好。由此可见,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殊机构,在纳人了市场化轨道之后,俨然从“知识殿堂”摇身一变成为了“教育工厂”,使得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大而学”的人文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和对自我成功的欲望膨胀。这种不安定的、追求速成的情绪导致了部分学生虽然对阅读抱有兴趣,但由于读书的功效不能立竿见影,迫使他们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考高分、拿文凭以及未来社会地位的提升上,而由此导致的人文素质低下、价值观念淡漠等问题也就不足为奇。此外,图书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缺乏引导,以及自身缺乏阅读习惯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阅读更多停留在想而不是做。
2011年《我国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显示,最低收入户和较低收入户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是7819.44元和11751.28元。中等收入是15880.67-29058.92元,较高收入是39215.49元,最高收入是64460.67元。我们的调查中显示学生来自低收入户居多,占被调查人数的37.9%,来自最高收入户最少占10.4%,而中等收入户和较高收入户合占51.67%。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学生在阅读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来自最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阅读(包含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两种)4.29本,来自较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月阅读3.62本,中等收入家庭阅读3.29本,而来自低收入户家庭的学生每人每月只阅读2.93本。而在就每天纸质阅读花费时间的调查中却呈现相反的结果。低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36小时阅读,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19小时阅读,较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平均每人每天花费2.22小时,而最高收入户家庭的学生仅花费1.97小时。贫困家庭的学生读书时间长,但是读书少,而富裕家庭的孩子读书时间短,但是阅读量大。这说明家庭情况制约着学生阅读状况,贫困学生多进行的是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在造成自己阅读困难的自身原因的调查中,有25名同学选择的是自身功利阅读心理严重,而只有3名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选择该项。家庭的情况迫使学生面对阅读有不同的心境,相较于富裕家庭学生拓展视野,增加内涵的品味阅读,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钻研学科的应试阅读。这样在大学中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仍把学习成绩的高低视为拿奖学金的重要砝码,从而忽视了兴趣阅读。
反思:社会缺乏阅读文化是病因
在对阅读危机的关注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阅读精神的回归也不能单靠大学生的一己之力,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更何况在一夜成名的范式下,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亦对阅读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事意兴阑珊。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除此之外,刚刚从基础教育体系中脱离的大学生实际上还没有逃脱应试教育体制的支配。基础教育时代学校只重升学率,唯成绩论英雄。在这种氛围的浸淫下,学生们坚信考高分、读名牌才能扬名立万,又有多少学生能够重视精神成长与自我熏陶?恐怕连能够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都少得可怜。而到了大学阶段,尽管进入了相比于过去相对轻松的状态,学生们却仍然要面对整个社会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因此,整个大学时代许多学生仍处于过去那种为考试而学习、读书的模式当中,学生的阅读需求也因此只停留在考试辅导书、专业教材上。可以说,应试教育的荼毒严重导致了教育领域的文化缺氧,岌岌可危的阅读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一背后推手。
有人说当代的大学校园里什么都不缺,有运动明星、歌唱天才、选美冠军,还有花样翻新、别具创意的求爱者甚至为爱殉情者,唯独缺少阅读的氛围,缺少独自徘徊在图书馆前的“书呆子”,这一切不得不令人深感忧怆。当大学生不以读书为乐,整个国家就会陷入信仰的盲区、精神的枯泉。所以我们对大学生阅读现状的探讨,也是为了找到问题症结之所在,帮助大学生重树阅读信念,通过阅读文字打开通往心灵世界的另一道门户,改变他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寻找其行动力的能量来源。(张秋山 金天星 靳国丽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