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拍案|这些大要案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3)

2021-03-10 15:29新华网浏览: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座议决国是的人民殿堂迎来了两高报告。 
  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翻阅两高报告,“百香果女童被害案”“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对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这些备受社会关注的案例赫然入目。 
  这些案例为何摆上了议决国是的殿堂?案例背后又释放出哪些法治信号? 
  “百香果女童被害案”: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凡是涉及孩子的事大家都非常关注。 
  2018年10月4日,10岁女童卖百香果回家途中遇害,一个本该和世间万千少女一般快乐长大的孩子,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一天。 
  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该案,对严重违国法、悖天理、逆人情的被告人杨光毅依法改判并执行死刑。从一审死刑到二审以自首为由改判死缓,再到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改判死刑,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过程。 
  报告点名该案,传递出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强烈信号。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每一起司法案件都关乎社会风气,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明正典刑以儆效尤。特别是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必须严惩,决不姑息。 
  “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当网络成为现代人重要活动场域,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似乎都有可能在一瞬间与网络暴力“狭路相逢”。 
  面对亿万网民,“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形成的恶劣后果,对当事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痛。目前,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已依法对此案向余杭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从列入十大检察监督案例到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这一案例向社会传递出“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的强烈信号。 
  偷拍他人视频发至网络并造谣,不仅污损他人人格,更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司法机关不能让受害人仅以一己之力维权。网络谣言、网络诽谤,司法机关能管、敢管! 
  司法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每一起案件都连着政治、连着民心,都在厚积公平正义,都是“天大的案件”。这个案例极具标杆意义,轻罪不是无罪、更不是无害,可依法轻处但决不可放纵。 
  “辣笔小球案”: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指出,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首次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并在军事检察机关支持配合下,开展公益诉讼调查。 
  “最高检报告点名辣笔小球”一经报道,立刻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截至3月9日8:30,话题阅读量破5亿,网友纷纷热议:“大快人心!” 
  这起适用法律新规定办理的案件,是在最高检直接指导下相关领域“第一案”。该案的办理鲜明地向社会传递“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的强烈信号。 
  英雄是民族闪亮的坐标,对于侵害英烈的案件,司法机关一贯持鲜明的保护立场,对英烈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均依法予以充分保护。 
  扫黑除恶相关案例:给人民群众满满安全感 
  过去三年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惩治了一批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的“南霸天”“北霸天”,社会治安明显改善。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