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毒赚快钱,围猎大学生(2)
2020-08-03 13:06半月谈浏览:次
昆明铁路运输中院刑一庭庭长秦海云认为,今日大学生群体特殊之处在于,生理年龄虽已成年,大部分人在心理承受力、社会经验、处置危机能力上依然如同“未成年人”。加上大学生往往履历干净不易引起警察注意;意志力相对薄弱更容易被心理控制;对相关法律后果未必有充分了解……因此,他们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猎取、诱骗进行涉毒犯罪的“猎物”。
秦海云称,此类案件中被拖下水的多是大三、大四等正准备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时间多在寒暑假,也包括小长假等学生时间充裕,有意愿打工赚钱的时段。专家指出,无论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毕业生,还是刚刚尝试打工的低年级学子,赚快钱的心理普遍存在,往往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另外,近年来多种被包装为“时尚”的新型毒品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的方式,也值得各界反思。半月谈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在法律意义上属于毒品的精神活性物质往往以代号“打掩护”,稍加破解,或与卖家私下沟通,即唾手可得。
更需要注意的是,“无知”不应再成为大学生群体涉毒的借口,新形势下,禁毒宣传教育要采取新手段,拿出真办法。一方面,应及时将新型毒品品种补充进教育范围;另一方面,应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禁毒教育。相应的监管措施,也应进一步细化,全过程把关。(记者:王研 吴帅帅)
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4期(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