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北京开展垃圾分类现场督查(2)

2020-05-05 16:05 北京青年报浏览:

  石景山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
  人脸摄像机“抓拍” 分类效果好
  昨天上午,在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检查组看到,该社区用上了垃圾分类智能监管系统。在垃圾投放站旁,安装了一台人脸摄像机。居民每一次投放,摄像机都会自动抓拍,将影像传输至后台系统,通过数据库智能比对,可以识别出垃圾投放者的姓名、住所门牌号等信息。通过这套系统,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对不能准确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监管。对这种管理孙新军表示肯定,他认为:“刚才检查的这两个小区,垃圾分类做得都不错。”(记者 王斌)
  昌平龙锦苑一区
  垃圾桶普遍较脏 一半左右没盖子
  昨天上午,检查人员刚一进昌平龙锦苑一区,就看到了一排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展板,上面详细标明了垃圾分类的流程、分类方法等内容。另外,小区的多个位置也都整齐地摆放了红蓝绿灰的四色分类垃圾桶,但是检查人员也同时发现,小区里的垃圾桶普遍比较脏,而且有一半左右都没有盖子。“本来都是有盖子的,但是这个盖子很脆弱,垃圾车翻起垃圾桶往车上倒的时候,盖子常常会被摔碎。”物业人员无奈地说,这种垃圾桶盖子是连在桶身上的,买一个新的要100多元,而这里的物业费很便宜,每平方米只有6毛5,总更换垃圾桶也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费压力。(记者 王斌)
  西单海底捞
  锅底“油水分离” 每天产生100公斤油脂
  作为垃圾产生的“大户”,餐馆的垃圾分类做得怎样?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随西城城市管委检查组来到海底捞西单店。在餐厅的后厨,工作人员熟练地将纸巾等投入其他垃圾桶,可乐罐投入可回收物垃圾桶,顾客吃剩下的锅底被统一送到洗锅间,工作人员把底料倒进油水分离器中,不一会,油脂和水分便被过滤掉,剩下菜叶等残渣被放入厨余垃圾桶中。
  “餐食中的油脂会沉积到桶内单独设置的油脂储存层,桶内分离出的水分,会沿着桶身接出的水管,流进物业专门设置的隔油池中,进行二次脱油。” 店长王丹丹介绍,分离后的油脂和厨余垃圾每天称重、记录后,分类运走。“每天运走的油脂有100公斤,而厨余垃圾要用120升的大桶装三大桶。”
  西长安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单商圈包括13家大型商超企业和3600余家各类中小商户,其中餐饮单位有312家。目前,西单商圈的零售企业已全部建立了垃圾分类台账,超过300家餐饮企业在物业公司管理下,各项垃圾分类符合标准规范。此外,西单商圈大型商场的美食城和餐饮档口交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管理;各家餐饮企业后厨标准容器和标识配备齐全,各类垃圾按分类标准堆放于垃圾房,并配置油水分离装置,分离收集产生的含油废水。(记者 李天际)
  西城广内禄长街19号院社区
  垃圾投放指导员已经上岗
  昨日,北青报记者随有关部门在广内禄长街19号院督查时发现,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准备就绪。为了吸引居民分类投放垃圾,物业专门引入了资源回收垃圾桶,居民可将饮料瓶、纸类、纺织物、金属等投入待回收使用并获得礼品,产生垃圾减量投放的效果。
  北青报记者见到,现场垃圾投放指导员已经上岗,他一边接过小区居民投放的垃圾,一边说:“您看您这个药盒属于可回收垃圾,用完的药瓶则是有害垃圾需要分类投放。”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垃圾投放指导员在处理居民的厨余垃圾时非常用心,将里面用过的手纸挑出后,将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之后,将塑料袋投入可回收垃圾桶。(记者 刘洋)
  昌平龙锦苑二区
  居民翻捡废品影响垃圾分类
  昨天上午,检查人员来到龙锦苑二区,这个小区的情况跟龙锦苑一区很相似,也是存在垃圾桶脏、没有盖子的问题。在一个角落里,还发现了一片胡乱堆放的纸箱、金属架、奶粉桶等废弃物。社区人员介绍,这是小区里的一个老人,总喜欢翻小区的垃圾桶捡废品,并将废品堆放在这里,攒多了之后卖给废品收购站。社区也对老人进行过多次劝说,但很难改变老人的习惯。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