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预付消费竟成不法商家“吸金利器”(3)

2020-04-07 09:23经济参考报浏览:

  据班女士介绍,她认识的很多浩沙健身会员手中并没有完整的合同或是付款凭证。办理预付卡的时候,浩沙健身(方庄店)仅仅针对收费相对较低的年卡,与会员签订合同;而收费相对较高的私教课程则仅向会员提供了简单收据。“很多会员还反映说,当时浩沙健身(方庄店)表示年卡合同只有一份,需要公司留存。也就是说,很多人手中根本没有合同。”班女士表示。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刘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经营者在销售预付消费卡时,仅提供一张卡片,在其自身系统内登记一些简单信息,甚至只是留一个手机号等,并未与消费者订立有明确条款的书面合同。由于缺乏证据,消费者仅凭自身描述很难对最初商家的承诺予以举证证明。
  此外,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很多这类案件还面临着“赢了官司拿不回钱”的尴尬局面。
  蔡女士于2016年办了一张某婴儿游泳中心玉泉路店的年卡,直接交了16600元。可是,仅仅上了六节课后,蔡女士就接到了玉泉路店停业的消息。在索要退费无果的情况下,蔡女士等八位客户一起委托律师,经律师查询,该公司股东为了逃避债务,在未经清算的情况下将公司恶意注销。蔡女士等八人将玉泉路店所属公司的股东诉讼至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该案在2019年9月11日已经判决,被告需偿还原告相关款项及利息。不过,据蔡女士的代理律师张妍介绍,至今被告未主动偿还相关款项,蔡女士等八人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那么执行起来就比较困难。”张妍说。
  刘宁表示,在其实际接触的案件中,不少发卡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经营而停业,部分被告勉强应诉,但因能力问题而无法退款,有的被告则故意逃避退款义务。“即使消费者申请强制执行,但是很多被告已经无财产可供执行,消费者没法真正拿到退款的情形经常发生。”她说。
  预付式消费乱象因何频频发生、屡禁不止?消费者维权因何难上加难?业内人士指出,预付卡乱象频发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监管存漏洞、失信低成本。专家呼吁,预付消费到了应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整治乱象亟待有关部门出台“重典”,完善法律监管体制,避免让消费者再当“冤大头”。(记者 孙韶华 张莫 实习生 马晓月)(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