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中年人成为劳动争议案件诉讼主要人群(2)

2020-04-03 09:52法制日报浏览:

  此外,35岁以上的中年劳动者超出黄金劳动年龄,部分劳动者工作热情冷却、职业规划迷茫、知识储备跟不上时代变化等,也是危机产生的原因。
  据王元田介绍,在中年职场危机的相关劳动争议案件中,涉诉劳动者大多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年薪多在50万元以上,往往担任中层管理者以上职位,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沟通技巧,在与用人单位的博弈中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维权时相对理性,胜诉率也相对较高。
  涉诉的用人单位以外企、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技术性、互联网、服务行业等新兴和朝阳行业居多。在这部分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变相解除劳动关系的现象突出,大多通过削减待遇、“踢”出核心项目、调岗、免职、竞聘落选等方法,使得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
  据介绍,此类纠纷大多呈现出请求复合化,诉讼标的大的特点,往往涉及年终奖、项目奖金、提成乃至股权转让等问题,涉诉标的额大多在百万元以上。劳动者遭遇解除和被解除时,大多选择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容易陷入客观无法履行又主观不甘心的“怪圈”。
  由于劳资双方信任缺失,办理离职交接难上加难,往往是一方拒绝交回其掌握的各种资料,另一方则拒绝为其开具离职证明和办理社保减员,由此陷入僵局。此外,由于身居要职,职场中年人“跳槽”时容易引发群体离职,从而导致劳资双方激烈的矛盾冲突,竞业限制往往成为新的诉讼“导火索”。
  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及早制订职业规划
  “在职场中,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如果只盯着年龄这条单线标准,不仅容易陷入悲观情绪,还忽视了忠诚度、凝聚力、奉献精神等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李曦认为,劳动者要勇于跳出“舒适区”,克服职业倦怠并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早制订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建立成长型思维,形成自己的职场“配方”,即使遭遇中年危机,甚至“被离职”“被解除”时,也能做到从容切换赛道。
  发生纠纷后,劳动者应注意及时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寻求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尽可能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缩短诉讼周期,降低诉讼和职业成本。遭遇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需要合理评估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可能性和双方信赖基础,作出理性的决定。
  “破解职场中年危机还有赖于用人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李曦说,用人单位应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规范管理,对于考核、调职调岗、调整工作地点应明确约定、及时告知、严格遵守;应慎用解除权,在解除、裁员或者降薪前,评估用工成本及有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李曦建议,在对待中年员工的问题上,企业应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在把控人力成本的同时,注重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尽量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帮助员工从“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步成长。(记者 徐伟伦)(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