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越来越多“微腐败”无处遁形 大数据开启反腐新的“探照灯”(2)

2020-01-17 09:31新华网浏览:

  ——“数据体检”。方金云介绍称,要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复杂的公式和函数来让机器理解政策如何执行、权力如何运行,在此基础上比对分析海量行权数据,准确发现可疑问题。
  大数据分析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体检”:不同指标对应着不同阈值,超过阈值就会“亮起红灯”。就像体检报告一样,如果某一项指标出现异常,并不能说明“病了”,但如果指标全部飘红或某一指标特别高,就肯定有问题。
  ——实时提醒。一旦发现问题,系统会立即作出提醒。记者从江西省修水县了解到,该县的大数据平台将民生项目划分为计划、设计、招标等19个关键环节,设置28类评价指标。每个指标被赋予一定分值,系统根据数据打分,叠加后出现异常便进行提醒。异常线索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及纪委后,由职能部门进行核实和整改。若各职能部门在核实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则须反馈给纪委,由纪委再调查核实。
  “通过自动比对和实时提醒,能及时发现被监督单位在资金管理和发放方面的问题,我们纪检监察组也能有针对性地督促整改,监督效率明显提升。”建德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五纪检监察组组长孙施伟说。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监督的真正目的是守护群众利益,保护干部安全。”看过很多案例的方金云感慨,“大多数腐败人员都能记得第一次拿钱的情景,很多干部是在‘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被一点点腐蚀的。大数据监督的愿景之一,就是填平权力围猎者挖的‘坑’”。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认为,大数据监督具有公开性、科学性、规律性等优势,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一方面,大数据的采集和比对,为发现违纪行为和突破案件提供了证据支撑,推进了依法监督;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发现和填补制度漏洞,推进深化改革,提升科学管理能力。
  基层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监察对象数倍增加,未来各地应加强统筹信息化建设,破解数据“条块”割裂难题,形成“监督大数据仓库”。
  在大数据反腐推进过程中,如何既保证数据公开透明又不触碰个人隐私?方金云说,平台收集的都是行权数据,不涉及银行、出行、通话等个人隐私数据。此外,通过消隐技术也可以隐藏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避免“选择性执法”。
  贵州省惠水县纪委书记、县监察委主任李利认为,在采集基础数据时,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管理权限设置、信息泄露问责等问题,均需从政策法规层面进一步完善。
  查岩介绍,未来,沈阳计划以大数据立法为先导,推动《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立法,为数据公开、数据备案和大数据监督提供基础设施和法制保障。同时以创新性发展为方向,实现大数据监督的培育应用。“对于已初步搭建起的技术平台,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反腐潜力。”
  方金云认为,打造企业项目、干部廉政、资源交易、资金监管、扶贫监督、案件办理、嵌入监督、权力画像等监督系统全景图,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反腐防腐,是今后加强对公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我们只能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相信在未来将成为一种趋势。”(参与记者:丁非白、李惊亚、郑梦雨、宋佳)(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