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是动物,叩问的是人心(2)
2019-09-14 13:09 工人日报浏览:次
有的人养宠物则是一时兴起。尹奕到猫城做志愿者后,接收了一只被领养两年后又遭遗弃的猫咪。“原因仅仅是因为领养人要在北京城内搬家,觉得带着猫很麻烦。”尹奕觉得,在这些人心中,小动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只是用来逗乐的工具。
建康告诉记者,小动物与人类一样,有感觉有情绪,二次被弃养会对心理本就脆弱的流浪动物造成更大伤害。
经历波折后,吴阿姨对送养猫咪的态度变得谨慎了不少。现在,除了当面沟通、考察,她还要求领养人留下基本身份信息,并不定期接受回访。
把“小橘”递给小范后,吴阿姨又不厌其烦地叮嘱道:“一定要把它当做和人类同等重要的生命来对待。”
两岁的“小橘”乖乖地趴在小范怀里。或许还不知道自己的幸运——它即将拥有自己的家。
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全国城镇犬猫数量达到9149万只。这其中,被收养的流浪动物占比很小。
“用收养代替一部分宠物买卖,是解决流浪动物难题的最好办法。”建康表示。
收养就是承诺,承诺就要践行
和小范一样,初三学生优优也想养猫。在她的请求下,父亲带着她一起来到了地下猫城。“既想让她亲眼看看照顾猫咪的辛苦与不易,也想考察她是否有足够的责任心。”在优优父亲看来,收养就是承诺,承诺就要践行。
“乖乖”是尹奕预定的要领养的小猫之一。攻读博士学位的3年多时间,他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治愈了不少流浪猫的生理和心理创伤,让它们警惕锐利的眼神变得柔和;同时,这些“不受待见”的猫也陪伴尹奕度过了无数个做实验、看文献的枯燥日子。“与其说我帮助了它们,不如说我们互相抚慰。”尹奕觉得,和是否是名贵品种、是否有残疾相比,人与动物间的真心相对才是最珍贵的领养条件。
“如果带着挑选商品的心态来地下猫城选猫,基本都会大失所望。”有丰富的流浪动物救助经验的建康坦言,收养动物首先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过多介意它们的“出身”。“换个角度想,如果这些小家伙不是有微小的缺陷,又怎么会‘流落’到猫城呢?”
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官方和民间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但随着动物数量不断增加,经费不足、场地饱和等问题让不少民间收容站不堪重负,动物基本的吃喝都成了难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一些国家,收容站会设置招领期限,逾期未被领养的流浪动物会迫于无奈被人道消灭。
“猫城不会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吴阿姨表示,未来如果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就把猫城交给后来的志愿者,“坚持下去,或许总能撑到所有猫咪都找到家的那一天。”(记者 张子谕 文/图)(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