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在即:招聘平台花样多 警惕线上中介陷阱(2)
2019-08-26 16:39人民日报海外版浏览:次
招聘平台花样多,真实效果难保障
秋招在即,警惕线上中介陷阱
随着求职高峰到来,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求职中介开始发布大量招聘信息,不少平台推出了招聘“内部资源”,付费“简历免筛”“优先面试”,甚至还有“保offer”等诱人项目,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注意。然而,这些所谓的福利,陷阱重重,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求职者预期的结果甚至可能有欺诈行为发生。
诱惑虽大,隐患也多
“秋招内推倒计时1天!内推码不多了,抢完为止!”“简历免筛、直通笔试,通过后优先面试”……对于忙着找到一份好实习机会、好工作的求职者来说,这些充满诱惑性的字眼无疑令人心动。在“秋招”季,能够找到一条捷径,就意味着获得理想岗位的机会又大了些。
一些线上中介平台正是抓住了学生想要进入名企实习的心理,推出了“付费内推”项目。这些平台往往声称与众多企业达成合作,可利用这些资源内推大学生去企业实习,但获得内推的资格需要付费,费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有的实习生交钱后,获得的岗位常与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相符,但也无法退款;有的则是内推失败,得到中介的反馈称“我们尽力了”;更有甚者,被中介宣称的“预付500元安排笔试保过”所吸引,可收费后却再也联系不上中介。
除了与名企合作之外,某求职平台称“目前已与超过200位世界500强的咨询师合作”,另一中介则提供“超过900位全行业精英在职导师名单”,涵盖诸多领域。但这些咨询师多为化名,真伪难辨。
此外,求职者选择借助平台的方式后,将大量的个人信息暴露给了中介,若中介平台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付费内推,真假难辨
如今网络上常见的求职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纯分享招聘信息的,另一种是通过吸引求职者交费购买课程或内推资格来赚钱。在网络时代,线上求职中介利用其信息丰富、传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连接企业与求职者的重要载体。然而,平台提供的信息鱼龙混杂,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又迫切地寻求理想职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一些平台通过上课、咨询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求职辅导,增强学员的求职能力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些通过收取费用来提供内推资格的平台,多半还要让求职者加微信群、将信息推荐给朋友圈好友,涉嫌传销;且内推资格通常只是平台方的承诺,真实性与有效性都存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相关专家指出,中介有偿向求职者提供信息和资源在法律上行得通,但所提供资源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求职者的权益难以保障,这其实是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的行为。
另外,有专家表示,收费内推的行为可能涉及欺骗。中介平台如果未经企业允许,却推出“付费内推”的项目,是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若企业与中介确有勾结,而中介向求职者提供内推服务,实际上是企业变相向求职者收费的行为,也不为法律所允许。
多管齐下,共同防治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求职者来说,防范意识薄弱往往是踏入平台求职陷阱的重要原因。对平台信息真实性核实不够,或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平台,都有可能造成自身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求职者而言,要练就一双“慧眼”。切忌轻信平台提供的“捷径”,尽量通过企业官网、线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来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不被平台的花言巧语所哄骗,通过正规渠道求职。同时也要意识到,若有能力通过企业官方渠道获得实习名额,付费给平台获得内推资格只是不必要的花销;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内推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公司招聘更看重的是个人实力,而不仅是一份好看的简历。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是进入名企实习的根本条件。
秋招在即,警惕线上中介陷阱
随着求职高峰到来,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求职中介开始发布大量招聘信息,不少平台推出了招聘“内部资源”,付费“简历免筛”“优先面试”,甚至还有“保offer”等诱人项目,吸引了不少求职者的注意。然而,这些所谓的福利,陷阱重重,并不一定能够达到求职者预期的结果甚至可能有欺诈行为发生。
诱惑虽大,隐患也多
“秋招内推倒计时1天!内推码不多了,抢完为止!”“简历免筛、直通笔试,通过后优先面试”……对于忙着找到一份好实习机会、好工作的求职者来说,这些充满诱惑性的字眼无疑令人心动。在“秋招”季,能够找到一条捷径,就意味着获得理想岗位的机会又大了些。
一些线上中介平台正是抓住了学生想要进入名企实习的心理,推出了“付费内推”项目。这些平台往往声称与众多企业达成合作,可利用这些资源内推大学生去企业实习,但获得内推的资格需要付费,费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有的实习生交钱后,获得的岗位常与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不相符,但也无法退款;有的则是内推失败,得到中介的反馈称“我们尽力了”;更有甚者,被中介宣称的“预付500元安排笔试保过”所吸引,可收费后却再也联系不上中介。
除了与名企合作之外,某求职平台称“目前已与超过200位世界500强的咨询师合作”,另一中介则提供“超过900位全行业精英在职导师名单”,涵盖诸多领域。但这些咨询师多为化名,真伪难辨。
此外,求职者选择借助平台的方式后,将大量的个人信息暴露给了中介,若中介平台存在漏洞,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付费内推,真假难辨
如今网络上常见的求职平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纯分享招聘信息的,另一种是通过吸引求职者交费购买课程或内推资格来赚钱。在网络时代,线上求职中介利用其信息丰富、传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连接企业与求职者的重要载体。然而,平台提供的信息鱼龙混杂,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往往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又迫切地寻求理想职业,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一些平台通过上课、咨询等方式对应聘者进行求职辅导,增强学员的求职能力和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些通过收取费用来提供内推资格的平台,多半还要让求职者加微信群、将信息推荐给朋友圈好友,涉嫌传销;且内推资格通常只是平台方的承诺,真实性与有效性都存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9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相关专家指出,中介有偿向求职者提供信息和资源在法律上行得通,但所提供资源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求职者的权益难以保障,这其实是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的行为。
另外,有专家表示,收费内推的行为可能涉及欺骗。中介平台如果未经企业允许,却推出“付费内推”的项目,是涉嫌虚假宣传的行为。若企业与中介确有勾结,而中介向求职者提供内推服务,实际上是企业变相向求职者收费的行为,也不为法律所允许。
多管齐下,共同防治
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求职者来说,防范意识薄弱往往是踏入平台求职陷阱的重要原因。对平台信息真实性核实不够,或轻易将个人信息泄露给平台,都有可能造成自身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求职者而言,要练就一双“慧眼”。切忌轻信平台提供的“捷径”,尽量通过企业官网、线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来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不被平台的花言巧语所哄骗,通过正规渠道求职。同时也要意识到,若有能力通过企业官方渠道获得实习名额,付费给平台获得内推资格只是不必要的花销;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内推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公司招聘更看重的是个人实力,而不仅是一份好看的简历。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才是进入名企实习的根本条件。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