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水幕”背后有多少“黑幕”?(2)

2019-07-02 15:26半月谈浏览:
  据媒体报道,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斥资近4000万元拍摄水幕电影,近2000万元被用于影视制作,经层层转包,但最终落实到影视制作上的只有100多万元,绝大多数影视制作资金都在层层转包中被瓜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刚刚摘帽的贫困县区,更加激起公众的广泛质疑。
  一个招标近2000万元的影视制作,最后花费100万多元就能交差,如此操作令人瞠目结舌。相对于需要花费2000万元的作品,100多万元产出的作品必然是偷工减料、假冒伪劣。那么当时为何要投入如此巨资?人们不禁要问:“水幕”背后到底有多少“黑幕”?据悉,当地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相信真相一定会水落石出。
  今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万全区等1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而万全区“水幕电影”项目,于2018年6月29日开始施工,那时万全区仍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万全区有太多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要去做,但却要投资一个近4000万元的水幕电影。有人质疑:这是否属于挥霍财政资金的形象工程?
  实际上,贫困县斥巨资做景观并非万全独创。一些地方热衷于造节做景,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劳民伤财案例不少。去年,甘肃榆中因斥巨资“造景”、“造门”,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通报。
  一些领导干部为何在造景上如此“出手不凡”,除了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是问题的根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有些领导干部作风漂浮,调研浮光掠影,一意孤行,凭主观臆断决策、靠“想当然”上项目,往往催生出“败家子”工程。这样的结果必然是财力物力被严重浪费,当地老百姓也不免遭殃。
  决策权是一种重要的公权力,决策过程必须严谨细致、始终坚持民主科学原则,让政府的决策经得起历史与民意的考量。
  据悉,由于当地风大,制作水平不高,“水幕电影”上演效果不佳。那么,万全区的决策者们在决策前是否静下心来想过、是否到基层实地走过,是否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地百姓的切实需求,投资的成本与代价?万全区对于“水幕电影”投资上马的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需要有关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发现,是因为决策者“拍脑袋”决策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失,决不能让其若无其事地“拍屁股”走人。
  另外,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是否有围标等违规现象?项目被层层转包是如何发生的,是否涉及腐败和犯罪?在当地的政治生态中,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还是涉及更大范围的资金管理漏洞和腐败问题?这些疑问都有待当地政府的“实锤”调查来回答。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事件是由于最终的制作方拿不到钱,愤而公开举报才被曝光。试想,如果没有“内部人”的举报,如果层层转包的那些“大佬们”做好了“善后工作”,这个项目是否就完美过关了?
  显然,张家口水幕电影事件是一个警钟,需要警醒的是当前的政府采购制度。虽然政府采购制度在招投标、公示、验收等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但仍存在监督力度不足的问题,尤其在项目进入运作后的事中监督环节明显不到位。在张家口水幕事件中,恰恰是在项目运作中缺乏监督,给一些人上下其手、谋取私利提供了空间。政府采购涉及资金量巨大,任何环节失守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政府采购历来是腐败的重灾区,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关注领域。张家口水幕电影事件表明,对政府采购的监督力度一时一刻都不能松懈,监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管张家口水幕电影事件如何结束,政府采购的“补丁”都要尽快打好。无论是加大纪检监察力度,还是引入第三方监督,都必须让财政资金的每一分投入全程在阳光下运行,绝不容政府采购在暗箱操作中沦为一些人的提款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