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恶性抢生源 "明枪暗箭"只为"招到好学生"(2)
2019-06-28 15:35光明日报浏览:次
“由于招生咨询专业性很强,几次接触下来,家长和考生都很信任我们,但是,很多人却利用这种信任玩起了花招。”刘红无奈地表示。
“名校用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潜质与综合素质无关的附加条件吸引学生,短时间内的确能获得更好的生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秦玉友认为,但是,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名校选择生源基于学业表现、学术潜力与综合素质的标准,也违背学生选择名校出于自己学术表现、专业兴趣与综合素质的标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高校会“被胁迫”参与到这种恶性竞争中来,严重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
从招“分”到招“人”
6月16日,汕头大学决定将以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为对象,实施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该计划是李嘉诚基金会捐资在汕头大学设立的专项奖助学金。
有人认为这是利用“新生高额奖学金”抢夺生源的做法。但是,楼世洲解释,“恶性抢生源”针对的只是高分生源,而又过于强化“唯分数论”,其目的是“抢”高分学生。汕头大学这一举措并不是针对高分学生,而是面向所有考生,与“恶性抢夺生源”有本质区别。
“生源”是大学的“原料”,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抢生源”是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优化机制的体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表示,今天,需要警惕的不是“抢生源”,而应该反对以“唯分数”的方式抢生源,鼓励以多元评价的方式抢生源,鼓励通过科学、可靠、有效的评价手段抢生源。
“大学之间的生源竞争很普遍,也很正常。”楼世洲介绍,国外的一些顶尖大学通过鼓励学生来校园参观、参加暑期课程,或由在校生志愿者提供咨询和帮助来吸引考生,而对于奖学金的发放早已公示在招生简章之中,这样就杜绝了利用不当手段造成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关系。
“从理论上讲,报考过程应该是一个学校与家庭共同为考生获得相对最优的发展机会的过程,不是一个让家长和考生因短期物质利益而在学校上做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过程。”秦玉友建议,高校应该通过展示整体实力、办学特色与学校声誉来吸引考生,通过客观、系统、全面的招生宣传,准确地向考生传递学校各专业的信息,让家长与学生在信息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做出相对理性的选择。“实际上,高考招生更考验高校的能力。”
(本报记者 陈鹏)(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