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破冰行动》原型村今昔:"毒瘤"被剜除(2)

2019-06-27 13:31新华社浏览:
  新华社广州6月26日电 题:《破冰行动》“原型村”今昔:“毒瘤”是如何剜除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攀、詹奕嘉、毛鑫
  民警进村抓毒犯遭大批村民围堵、宗族大佬把持村务带头制毒……热播国产剧《破冰行动》因惊险的故事情节引发人们对禁毒工作的关注。
  这一故事取材自2013年年底的广东“12·29”大规模剿毒行动,剧中“毒窝”塔寨村的原型之一是一夜之间缴获近3吨冰毒的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
  近5年多来,“新华视点”记者多次现场采访,目睹博社村的变迁。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再次来到博社村探访。

《破冰行动》原型村今昔:"毒瘤"被剜除

 广东警方在博社村开展剿毒行动(2013年12月29日摄)。 新华社发(警方供图) 

  除了禁毒标语与悬赏通告,很难将这里与“制毒村”产生联想 
  在博社村,记者看到,昔日曾堆满制毒垃圾、污水横流的道路两旁,如今是一片片长得郁郁葱葱、挂满果实的荔枝林;海边滩涂上那些曾经加工制造冰毒的窝棚,已被改造成连片的鱼塘、虾塘……
  除了随处可见的禁毒标语和悬赏通告,来访者很难将这里与著名的“制毒村”产生联想。
  在老村后山,一个新修整的公园取代了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山。家住附近的蔡雄说:“以前这里晚上黑咕隆咚的,现在成了村民最喜欢的地方。”每天晚饭后,村民在公园里跳广场舞、健身、聊天,处处欢声笑语。
  位于村西北角的甲西镇中心小学,新修了围墙、校门、厕所和操场。不仅外流的学生陆陆续续回来了,还吸引了不少外村学生来这里就学,在校生从300来人增长到近800人。
  博社村党支部书记蔡龙秋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村里重建村“两委”班子,逐步开展正常的村级治理工作,“毒霾”也远离了村民。
  博社村一共有1.4万人,如今,这里常住人口9000多人,5000多人外出务工、做生意,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从事蔬菜、果林种植和水产养殖。今年1月,广药集团在村里建了一个中草药基地,就地招工100多人,日薪130元。
  最让在甲西镇中心小学工作了20年的校长蔡晓升欣喜的是,这两年,学校又引进了十几个青年老师,村里的娃也用上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孩子就是村子的未来和希望。”蔡晓升说。

《破冰行动》原型村今昔:"毒瘤"被剜除

  电视剧《破冰行动》中“毒窝”塔寨村的原型之一——陆丰市甲西镇博社村(2016年6月2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追溯“破冰”:比电视剧演绎的还要惊险得多 
  为突破壁垒森严的塔寨,剧中警方通过线人、卧底、暗访等方式摸查毒情。突破博社村防线的斗争,比电视剧演绎的还要艰险得多。
  博社村内建筑格局凌乱、间隔狭窄,多为“握手楼”,各家各户连门牌号都没有。“村内耳目重重,陌生人和外地车进村都会被摩托仔跟踪,一旦被发现将前功尽弃。”当地一位民警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