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
PC版

就怕骗子有“文化”!一传销组织玩起“互联网+国学”敛财4200万(2)

2019-06-11 19:44中新网浏览:

       2017年2月24日,方某公司与曾某签订了“互联网+国学”项目合作协议书。该协议商定,互联网平台由曾某搭建,双方合作经营。方某所在公司负责实体项目所有配套产业,曾某负责网络系统搭建以及团队建设,方某所在公司占合作项目的60%的股权,曾某占40%股权。
       “办公室的设施、办公硬件、购买微信公众号、制作官方网站等方面投入,都由我来出。”方某说。
       传销组织分工明确 朋友圈里发展代理商
       此后不久,经人介绍,何某、孙某、周某等人进入了曾某的团队。“很多人虽然只有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历,但却对系统开发、网站建设很有研究!”何开学说,成员都抱着“一夜暴富”的思想,经不住诱惑相继加入该传销组织。
       方某和曾某团队开会决定,聘请孙某为该项目的总经理,拿出管理方案。曾某为团队负责人、行政部总裁,方某负责财务部,何某是技术部负责人,市场部由黄某等多人负责。
       在网络系统搭建前,曾某团队人员凑集了大约10万元,用来支付团队的食宿及联系网络公司建立网站的开支。
       “平台前期的投资费用开始是我们团队垫出来的,待平台正式运营后有了收入,再拿到公司财务报销。”曾某说。
       随后一个星期,曾某团队给出了方案,平台名称为某文化艺术收藏平台。
       在平台正式运营之前的筹备工作中,招商发布会对于曾某团队和方某来说,是一个重头戏。
       2017年4月28日,由曾某团队和方某筹备的平台招商发布会举行。曾某负责招商会员,方某公司负责接待工作。
       “参加招商会的人员都是我团队请来的会员领导人和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团队在各自的圈子招商,以服务中心为代理商,前期发展了20余个服务中心。”曾某说,每个资产包3000元,由各团队领导人和服务中心负责人将购买资产包的钱转到公司的账户。
       大肆吹捧投资回报率高 虚构公司上市发展会员
       在招商发布会上,曾某团队安排人讲解了平台模式以及如何投资、收益、盈利,孙某以公司总经理身份鼓吹平台投资回报高。
       2017年4月28日,该平台打着“互联网+国学”的幌子上线运营。
       “他们向外发布虚构公司要上市信息,引诱会员登陆!”民警介绍,客户注册会员时,最开始需要付200元的激活码费用,用来激活平台账号。此外再最低交纳3000元购买一套自营产品,即所谓的资产包。
       “平台向会员出售的资产包是虚拟的一种产品,不是实物,注册的会员每个人赠送两瓶虫草酒或茶叶(均为外地进购)。”方某说,公司平台首先发行了10000个资产包,可以收益3000多万元。
       山西省的刘女士在2017年3月成为会员。据她介绍,会员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收益模式,静态收益是会员购买的资产包每天增值0.8%至3%,动态收益就是推荐他人注册、购买,规则为可获得一代下线会员投资额的3%、二代下线会员投资额的3%、三代下线会员投资额的3%作为奖励。
       “此外,当会员发展下线团队会员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后,可升级为不同级别的经销商,获得市场奖励金。”刘女士说。
       “会员通过登录网站平台点击卖出,需要支付2%的交易币,有新的客户购买时,平台系统就会自动匹配买家和卖家。”何开学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