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北京地铁明确禁食仍有乘客违规 不文明行为如何处罚?(2)

2019-05-17 14:17新京报浏览:

  北京地铁方面表示,已加强口头宣传力度,下一步将印制宣传单,同时在北京地铁APP中增加相关提示内容。 
  ■ 释疑 
  1 乘客不文明行为如何处罚? 
  不听劝阻者或被拒乘,同时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 
  昨日,记者从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方面获悉,在新规开始实施的两天中,还没有出现乘客因为不文明行为而被处罚、记入黑名单的情况发生。 
  北京地铁前门站区长祝亚君告诉记者,这两天她特意在安检区域和候车区域留意了乘客携带食物的情况,遇到有手里拿着食品、饮料的乘客会上前提醒,“大家的反馈都还是比较好的,都对我们新的《乘客守则》表示理解,并愿意遵守。” 
  京港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两天发现并劝阻了一些在地铁车厢内进食的乘客,都能立即改正。” 
  北京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日常工作中将以劝说为主,劝阻无效者地铁运营单位有权拒绝提供乘车服务,并会通报交通执法部门和公安机关,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被记录者可通过主动参加轨道交通志愿服务进行不良信息修复。此外,如记录有误,可向市交通执法部门申请复核,市交通执法部门将进行核查并作出处理。 
  2 吃口香糖、喝水是否禁止? 
  原则上禁止一切进食行为;《乘客守则》无提及,需进一步明确 
  记者注意到,“北京地铁车厢内禁食”已经成为了这两天的网络热词,有不少网友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留言讨论,“地铁里不让吃东西,口香糖、巧克力之类的小零食算不算呢?” 
  北京地铁前门站区长祝亚君告诉记者,原则上地铁车厢内禁止一切进食行为,但是由于乘客在吃一些小零食的时候比较隐蔽,乘务人员不易察觉,很难加以劝阻。“特别是口香糖这一类小零食,之前我们也经常发现有乘客会将其有意无意地遗落在地上,做起清洁来非常麻烦。” 
  另外,除了吃东西以外,喝水是否也应该在被禁止之列?昨日,记者在地铁2号线、6号线上均看到了有乘客在车厢内喝水的情况,有的就发生在乘务管理员的眼前,但他们也并未上前制止。《乘客守则》也没有提及是否禁止喝水。 
  有网友表示,相较于吃东西而言,在晃动的车厢内喝水似乎对其他乘客的影响更大,“稍有不慎就会把水溅到他人身上”。 
  北京地铁和京港地铁的多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前,地铁方面要求乘客不要在车厢内“饮食”是包括禁止喝水和其他饮料的,车厢内也都张贴有“请勿饮食”的提示信息。 
  此外,《乘客守则》明文提出,婴儿、病人不在限制之列。 
  京港地铁方面表示,会充分考虑到有特殊需求的人士,包括幼儿或身体不适的乘客等。乘客还可以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联系车站人员给予协助。 
  ■ 他山之石 
  南京:地铁“吃货”被罚款执法人员全天巡视 
  地铁禁食并非北京首创,南京、西安、厦门等城市都已明令禁止。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禁止存在影响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和设施容貌、环境卫生、运营秩序的行为,其中就包括“在列车车厢内饮食”。 
  去年9月,在南京上班的郑女士在地铁车厢里喝酸奶时被巡视中的地铁执法人员看到,当场被予以警告并开出罚单。 
  新京报记者在一份执法人员开出的“轨道交通简易程序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看到,郑女士被罚的理由就是“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缴纳了50元罚款后,郑女士发朋友圈说,“以后一定要乖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