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
PC版

亿元“骗老”大案频现!花式骗局掏空老人钱袋子(4)

2019-05-14 14:19 经济参考报浏览:
  骗子盯上“银发市场” 养老“非吸案”连年高发
  温情攻势辅助花式骗局掏空老人钱袋子
  “我被骗了216万”“我被骗了160万”“我被骗了125万”……近日,长三角某市多位老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哭诉了被一家涉养老投资公司骗光养老钱的经历。
  该市警方近期破获一起涉数千人、以养老为名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下简称“非吸案”)。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庞大的“银发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市场力量参与。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通过高端养老、康养结合、旅居式养老等噱头,从老人口袋变着法子“掏钱”。部分地方涉养老“非吸案”连年高发,且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涉及数千人,不少老人被骗得血本无归。
  亿元“骗老”大案频现
  一位基层经侦民警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年来,他们侦办的涉养老“非吸案”中上亿元的很多,甚至还有数十亿元的大案,老人们损失惨重。
  退休教师许某告诉记者,她是经朋友介绍接触到长三角某市这家涉养老投资公司的,参加过公司的年会和公司组织的外出旅游,觉得公司有实力,服务又好,加上公司提出投资养老项目可以有8%的年利息,而且投资越多免费住公司的养老床位时间越久。所以她先后六次共计投入了216万元,除了自己的养老积蓄,还把子女的钱也投了进去。“现在这些钱全都打了水漂,后面的日子不知道该怎么过了!”许某边说边哭。
  多位被骗老人告记者,他们中最少的被骗了十几万元,多的被骗了一两百万元,这些钱几乎是老人们的全部家当。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涉养老“非吸案”受害者主要是老人,一旦钱追不回来,老人们的养老将会失去保障,部分老人健康状况可能急剧下降,一些家庭也会陷入麻烦。
  “自案发以来,我们这些被骗的老人想到这件事就会泪流满面,不少家庭为此产生矛盾、经常争吵,几位老人因为精神恍惚而摔跤,甚至有老人因为被骗而伤心去世,去世之前还在念叨要追回被骗的22万元。”被骗老人王某说。
  据该案侦办民警介绍,从2012年6月开始,这家涉养老投资公司打着养老投资的幌子,先后吸收长三角地区3800多名投资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老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高达3.8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各地频频曝出涉养老“非吸案”“诈骗案”。2018年11月,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借助养老机构进行集资诈骗的案件:当地一家养老机构许以7%到40%不等的高额利息,和投资人签订各种形式的合同。至案发时,该企业已向近1300人集资,其中大部分是老人。该案涉及资金6565余万元,其中有3000余万元无法归还受害人。
  日前,湖南常德也曝光了一起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发放宣传单和熟人介绍、送礼物、外出旅游等形式,在四年时间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高达7000多万元,800多人被骗。此外,全国多地还曝出以销售老年保健品、收藏品、推销老人旅游项目等为噱头的集资诈骗案件,个别案件甚至带有传销性质。
  “养老骗局”变着法子席卷养老钱
  据了解,这些涉养老“非吸案”相关违法主体骗法隐蔽,频频对老人发动“温情攻势”,不少手里有钱、陪伴缺失的空巢老人,成为骗子们重点盯着的“猎物”。
  据上述涉养老“非吸案”办案民警介绍,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目的的涉养老公司,很少有实体,大都不产生利润,均是用后面的钱补前面的窟窿,老人投资的多数钱款都进了老板个人腰包和工作人员的提成。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