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部分企业环保监控数据造假套路多 误导治理决策(3)

2019-05-06 09:42经济参考报浏览:
  从“扎眼子”“拔管子”到篡改监控设备参数 个别环保监测设备提供商竟为造假提供“技术支持” 
  加大处罚力度,通过科学治污切实降低环保成本 
  环保监控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事关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一些企业不想方设法科学治污,却挖空心思在监控数据上做手脚,且造假手法花样翻新,误导环境治理决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在全国多地严厉打击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的同时,一些企业仍不收手,作案手法更加隐秘,技术含量更高。个别监测设备提供商本应是环保监测的“守门人”,却为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留下“暗门”。环保人士建议,打假手段需多措并举,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监控数据安全可靠。
  环保监控数据造假手法花样翻新 
  记者梳理环保部门查处的案例发现,一些企业环保监控数据造假已经不再停留在设备检测的前端,而是将“黑手”伸向了计算机,从“扎眼子”“拔管子”到篡改监控设备参数,甚至根据检测设备运行的内在原理人为干扰监测结果。
  排放不达标,采样动手脚。2018年7月,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开展严厉打击监控数据造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环保部门在此次行动中发现,许昌亮源焦化有限公司未安装烟气脱硫设施,为实现监控数据稳定“达标”,该公司首先在烟气采样管上打孔稀释污染物,收效不明显后拔了抽样管,“一劳永逸”地修改了监控设备参数。
  监控设备量程被篡改,排放数值降九成。2018年7月14日,环保部门检查发现,该公司监控设备量程被篡改,原本在分析仪上显示超标的数据,传到环保部门时就变成了“达标”,上传的监控数据仅是实际排放的11.4%。
  和“扎眼子”“拔管子”相比,篡改监控设备量程技术要求更高,涉及设备参数修改,必须要有专业人员才能操作完成。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甚至有个别监控设备提供商为企业造假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该公司行政经理方某交代:“当时我们装这个设备的时候,问过第三方,就是卖给我们设备那一家,他们的意思就是,如果要是短时超标,可以修改里面的参数。教了我们怎样修改。”
  除了修改设备参数、干扰设备正常工作外,一些企业给监测数据设定上限,使监测数据“永远”处在达标范围之内。2018年11月14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抚顺市开展下沉督察发现,抚顺高新区东泽污水处理厂上传至环保部门监控平台的监测数据被人为设置上限,其中氨氮上限被设置为20毫克/升。督察组现场调阅在线监测历史记录,2018年6月6日22时至6月7日8时,该厂出水氨氮在线实测值多次接近150毫克/升,但上传数据仅为19.96毫克/升。
  环保部门在打假行动中还发现,一些企业甚至还摸透了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人为干扰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令现场执法检查的环保人员直呼“遇上了高手”。
  环保执法人员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三丰热电有限公司检查发现,该公司通过无线鼠标控制自动监测系统计算机,通过更改计算机时间的方式,剔除超标数据,将达标数据上传环保部门。
  据嫌疑人李某交代,监测设备一小时采集六十个样品,修改时间后,就把六十个样品改成六十五个或七十个样品,这样平均下来就不超标了。
  除了上述比较典型的造假手法外,环保部门在检查中还发现有企业非法使用模拟数据软件伪造监控数据,还有的企业对自动监控超标数据选择性修约,篡改监控数据。
  造假手法可破解 治理难点仍存在 
  环保部门梳理发现,检查发现的造假手法既有地域特点,又有行业特点,虽然造假手法升级,隐蔽性更强,但并非无懈可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