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整治:33638款违法违规APP被关停下架(2)
2019-04-26 09:21人民日报海外版浏览:次
“有时刚在一个APP上搜索了某商品,另一个APP立马就来推荐同类商品”
对APP乱象“零容忍”!
不同意授权某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许多功能就无法使用;在某APP留下个人信息后很快收到骚扰电话;打开一款社交软件却看到大量涉黄信息……部分APP乱象令许多用户苦不堪言。日前,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果断出手,对APP乱象“零容忍”,为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鱼龙混杂,APP侵犯个人隐私
近日,王先生在使用一款语音社交软件时发现,平台上一些用户昵称暧昧,头像照片穿着暴露,重要的是这类APP在用户年龄限制上比较宽松,未成年人也有使用。“这些带有软色情内容的APP,缺乏有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孩子接触后影响非常不好。”王先生说。
大学生小何同样有困扰。“有时我刚在一个APP上搜索了某商品,另一个APP立马就给我推荐了同类商品,如此‘精准’,难道是隔墙有耳?”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在架数量为449万款。数量如此庞大的APP,在为网民提供丰富网络体验的同时,难免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就发现大多数APP在隐私保护方面仅达及格水平甚至低于及格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PP乱象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个人信息的过分采集。此外,一些资讯类APP的内容问题、非法广告、虚假宣传以及电商APP卖假货等乱象,都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观察到,APP乱象主要包括窃取隐私、过度获权、捆绑下载、色情赌博、恶意程序、违规游戏、大数据杀熟等类型,成年人、未成年人都难逃此“劫”。APP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行业乱象备受关注,整治APP乱象势在必行。
重拳出击,专项整治动起来了
自2016年8月1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施行以来,国家和地方网信办依法对APP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负责;有关部门如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版权部门等也从各自的权限入手对APP进行依法管理。
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1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涉黄涉赌、恶意程序、违规游戏、不良学习类移动APP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关停下架违法违规APP33638款,拦截恶意网站链接234万余个,社交平台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474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64万余个。
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一重灾区,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专项治理行动,该项行动将贯穿2019年全年。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宣布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重点加强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
除了有关部门的及时整治,朱巍表示,APP用户应善于使用依法举报的基本权利。“一方面,公众要懂得如何维权;另一方面,公众要仔细看清保密、授权协议等,提高鉴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切断“链条”,持续治理网络生态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朱巍认为,面对当下的APP乱象,有关部门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还要从严治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强执法力度。“例如,对于违法违规的APP,不是仅仅关停它们,还要查到背后运营主体,对其关联账号也要采取如黑名单处罚等措施。”朱巍说。
对APP乱象“零容忍”!
不同意授权某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许多功能就无法使用;在某APP留下个人信息后很快收到骚扰电话;打开一款社交软件却看到大量涉黄信息……部分APP乱象令许多用户苦不堪言。日前,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果断出手,对APP乱象“零容忍”,为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鱼龙混杂,APP侵犯个人隐私
近日,王先生在使用一款语音社交软件时发现,平台上一些用户昵称暧昧,头像照片穿着暴露,重要的是这类APP在用户年龄限制上比较宽松,未成年人也有使用。“这些带有软色情内容的APP,缺乏有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孩子接触后影响非常不好。”王先生说。
大学生小何同样有困扰。“有时我刚在一个APP上搜索了某商品,另一个APP立马就给我推荐了同类商品,如此‘精准’,难道是隔墙有耳?”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在架数量为449万款。数量如此庞大的APP,在为网民提供丰富网络体验的同时,难免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就发现大多数APP在隐私保护方面仅达及格水平甚至低于及格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PP乱象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个人信息的过分采集。此外,一些资讯类APP的内容问题、非法广告、虚假宣传以及电商APP卖假货等乱象,都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记者观察到,APP乱象主要包括窃取隐私、过度获权、捆绑下载、色情赌博、恶意程序、违规游戏、大数据杀熟等类型,成年人、未成年人都难逃此“劫”。APP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行业乱象备受关注,整治APP乱象势在必行。
重拳出击,专项整治动起来了
自2016年8月1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施行以来,国家和地方网信办依法对APP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负责;有关部门如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版权部门等也从各自的权限入手对APP进行依法管理。
根据最新数据,2018年12月以来,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涉黄涉赌、恶意程序、违规游戏、不良学习类移动APP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关停下架违法违规APP33638款,拦截恶意网站链接234万余个,社交平台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474万余条、封禁违规账号364万余个。
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一重灾区,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专项治理行动,该项行动将贯穿2019年全年。3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宣布将与网信部门开展联合行动,治理校园APP乱象,重点加强学习类APP的规范管理。
除了有关部门的及时整治,朱巍表示,APP用户应善于使用依法举报的基本权利。“一方面,公众要懂得如何维权;另一方面,公众要仔细看清保密、授权协议等,提高鉴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切断“链条”,持续治理网络生态
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也是现代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朱巍认为,面对当下的APP乱象,有关部门在依法处理的同时还要从严治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强执法力度。“例如,对于违法违规的APP,不是仅仅关停它们,还要查到背后运营主体,对其关联账号也要采取如黑名单处罚等措施。”朱巍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