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环保数据造假?部长:“这个问题很敏感”(2)

2019-03-12 09:33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浏览:

  一些地方环保搞“一刀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记者:中央环保督察开始以来,有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出现了不分青红皂白紧急停产停业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环保督察,有哪些举措来避免?

环保数据造假?部长:“这个问题很敏感”

(注: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提问)

  李干杰: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急急忙忙临时抱佛脚,采取一些敷衍的办法、应付的办法。对于“一刀切”,我们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这对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影响很不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
  我们在开展环保督察、开展强化监督过程中,坚持“双查”,既要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就是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不做,滥作为、乱作为就是平常不做事,到时候就乱做,典型的“一刀切”。我们每查出一个案例,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纠正,查处以后也对媒体、对社会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我们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有问题,交办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跟企业商量,也给予企业相应的整改时间,需要半个月就是半个月,需要一个月也可以,更长时间也可以,三个月也好甚至半年。对于那些未批先建的、还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也是先发许可证,有的短有的长。整改期限到了,如果还没做好,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应该说,“号召”、“规范”、“查处”、“带头”,对于遏制和制止“一刀切”的现象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环保数据造假?“一个案子进去了16个”!
  记者:近期,环保数据造假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请问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来杜绝这个问题?

环保数据造假?部长:“这个问题很敏感”

(注: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

  李干杰:这个问题很敏感,大家也很关心。对监测数据造假,我们是深恶痛绝!我们现在生态环境的管理、生态环境的治理就像一座大厦,而监测就是这个大柱子。如果这个大柱子撑不住,这个大厦就撑不住,它一定会倒塌。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是我们环保工作的生命线,不能出毛病,不能有问题。
  我们对环境监测数据提了三个字的要求,“真”、“准”、“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之前我不敢说,但今天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是真实、准确、全面的。不像过去是“两张皮”,我们说环境质量好了,老百姓不认账。如果说全面,现在还有点差距,因为现在大气监测国控点1436个,大家认为可能还要设得再密一点,水的国控点是1940个,可能有些地方还没有设。
  对于监测数据造假的问题,我们是怎么办的呢?三句话:第一,做到让其不敢。西安的监测数据造假案,山西临汾监测数据造假案,不仅仅是有行政处罚,关键还有刑事处罚。临汾一个案子,进去了16个人,这在过去大家想都想不到。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