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一”:赢得美誉的晶体管收音机(2)
2019-02-07 16:28 人民日报浏览:次
见证者说
讲述人:杨卫列,上海无线电博物馆藏品与学术部主任。
由于当时晶体管等国产小型元器件废品率偏高,美多28A投产时每台成本高达192.83元,物价部门核准零售价为160元,工厂亏损由国家补贴。
杨卫列告诉记者,1962年自己父亲结婚时,置办的家具中就有一台美多28A。彼时,大学毕业生月工资58元,普通工人36元,美多28A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这台收音机陪伴了杨卫列整个童年,直到高中毕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各地收音机需求日增,上海无线电二、三、四厂等大型收音机生产专业厂相继推出工农兵、海燕等多种品牌和型号的晶体管收音机。到1969年,上海累计生产晶体管收音机173万台,占同期晶体管收音机全国总产量的1/3。
1983年,根据国家能源政策,电子管收音机全部被半导体收音机取代。收音机款式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组合式,突破了调频、立体声、集成化等关键技术。
岁月荏苒,在国企转型升级过程中,上海逐渐退出收音机制造生产。“美多”品牌被部分保留,转向军品开发至今。
游览攻略
美多牌28A型便携式中短波晶体管收音机,目前收藏于上海无线电博物馆。上海无线电博物馆收藏了曾经的“仪表人”张明律先生捐赠的2266套3357件国内外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各类无线电产品,再现了上海乃至中国无线电产业发展史。日常展出的有488套639件藏品。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200号B栋一楼。
知识链接
晶体管收音机是一种小型的基于晶体管的无线电接收机。
上海无线电博物馆执行馆长孙涤非说,晶体管收音机是继矿石、电子管收音机后的第三代收音机。世界首款民用晶体管收音机由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工业发展工程师协会研制,于1954年11月投入市场。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动、寿命长、耗电少、性能稳。因此,便携式和袖珍收音机大量涌现。之后又出现第四代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
目前,收音机作为独立家电的功能逐渐弱化,多组装到汽车、手机、音响等应用场景。60多年来,中国的收音机产业经历了从奢侈品到必需品再到收藏品的演变。
(记者 田 泓)(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