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违法销售假药 女子朋友圈卖假"瘦脸针"被捕
2019-01-31 19:29正义网浏览:次
正义网金华1月31日电(通讯员吴爱晶 张晓湘)“瘦脸针”“玻尿酸”“线雕”“水光针”……随着美容微整形行业的兴起,此类广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但是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近日,犯罪嫌疑人赵某因涉嫌销售假药罪被浙江省东阳市检察院批准逮捕。
无证行“医”,“药”也来路不明
犯罪嫌疑人赵某长期从事美容行业,但她仅接受过某医疗美容机构的培训,并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执业证书,2017年12月,赵某因销售假药罪被判刑。
2018年9月以来,仍处于缓刑期间的赵某不思悔改,重操旧业,又卖起了肉毒杆菌、玻尿酸等药物。据赵某供述,她卖给顾客的某品牌的肉毒杆菌、蛋白线、玻尿酸等药物,都是从一个微信好友处低价购得的,配合瘦脸针(肉毒杆菌)使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是从淘宝上购买的。后经鉴定,赵某使用的肉毒杆菌产品是假药。
专“宰”熟人,可上门提供服务
小陈在本地经营一家小店,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犯罪嫌疑人赵某并成为了朋友。看着赵某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些“瘦脸针”“玻尿酸”“线雕”“水光针”等产品的广告,小陈不由动了心。出于对赵某的信任,她没有查看赵某的医师资格证,也没有询问瘦脸针具体是什么牌子,“我就想脸瘦点就让她打了”,小陈表示。2018年12月24日,小陈来到赵某的家中,花1200元打了一针瘦脸针。而实际上,这一针的成本仅400元。
小徐同样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赵某,在“瘦”的诱惑下,2018年9月,小徐花了4000元在赵某处接受了4针肉毒杆菌的注射。事实上,药剂和针筒、针头的成本仅800元,赵某净赚了3200元。
通过朋友圈发布广告吸引目标群体,假意给“朋友”优惠实则牟取暴利,在自己家中“营业”或上门服务均可,通过这些手段,赵某赚得盆满钵满。
检察官提醒,当前医美市场乱象丛生,大家眼里所谓的“美容针”不可乱打。消费者切勿贪一时小便宜,接受美容院或个人经营的“瘦脸针”注射,注射假药轻则无效,重则损害身体健康。(责任编辑:刘晓方)
无证行“医”,“药”也来路不明
犯罪嫌疑人赵某长期从事美容行业,但她仅接受过某医疗美容机构的培训,并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执业证书,2017年12月,赵某因销售假药罪被判刑。
2018年9月以来,仍处于缓刑期间的赵某不思悔改,重操旧业,又卖起了肉毒杆菌、玻尿酸等药物。据赵某供述,她卖给顾客的某品牌的肉毒杆菌、蛋白线、玻尿酸等药物,都是从一个微信好友处低价购得的,配合瘦脸针(肉毒杆菌)使用的氯化钠注射液是从淘宝上购买的。后经鉴定,赵某使用的肉毒杆菌产品是假药。
专“宰”熟人,可上门提供服务
小陈在本地经营一家小店,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犯罪嫌疑人赵某并成为了朋友。看着赵某时常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些“瘦脸针”“玻尿酸”“线雕”“水光针”等产品的广告,小陈不由动了心。出于对赵某的信任,她没有查看赵某的医师资格证,也没有询问瘦脸针具体是什么牌子,“我就想脸瘦点就让她打了”,小陈表示。2018年12月24日,小陈来到赵某的家中,花1200元打了一针瘦脸针。而实际上,这一针的成本仅400元。
小徐同样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赵某,在“瘦”的诱惑下,2018年9月,小徐花了4000元在赵某处接受了4针肉毒杆菌的注射。事实上,药剂和针筒、针头的成本仅800元,赵某净赚了3200元。
通过朋友圈发布广告吸引目标群体,假意给“朋友”优惠实则牟取暴利,在自己家中“营业”或上门服务均可,通过这些手段,赵某赚得盆满钵满。
检察官提醒,当前医美市场乱象丛生,大家眼里所谓的“美容针”不可乱打。消费者切勿贪一时小便宜,接受美容院或个人经营的“瘦脸针”注射,注射假药轻则无效,重则损害身体健康。(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